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709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991.
九龙江流域地表水中硝酸盐来源辨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从九龙江流域遴选出2个典型小流域--仙都和五川小流域作为研究区,于2005年春季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法对其地表水中硝酸盐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仙都小流域地表水中溶解态总氮、硝氮和氨氮的浓度范围(以N计,下同)分别为1.47~5.31 mg/L、0.83~4.05mg/L和0.21~0.36mg/L,硝酸盐的δ15N值(以样品相对于标准大气N2的15N和14N比值的千分偏差表示)范围在2.5460-7.92%之间;五川小流域地表水中溶解态总氮、硝氮和氨氮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4~5.56mg/L、0.96~1.46mg/L和0.12~1.28mg/L,硝酸盐的δ15N值范围在-0.19‰~5.89‰之间.对照不同来源的硝酸盐δ15N特征值,结合研究区的农作物种植和施肥状况,得出如下结论:仙都小流域地表水中硝酸盐主要来自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有机肥有一定的贡献;五川小流域地表水中硝酸盐的来源以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为主,有机肥的贡献很小;2个小流域地表水中硝酸盐的来源随时空变化而有差异,与当地农作物种类及农田时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Monitoring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load from a mixed forest land u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unit load of NPS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including organic variables such as 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DO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stituents,and suspended solids (SS) and their event mean concentration (EMC) of runoff flows from a water-shed of mixed forest land use by intensive field experiments.Field monitoring for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rainfall,flow,and water quality was conducted over 12 storm events during 2008–2009 using automated and manual sampling methods.The EMCs of individual runoff event were estimated for each water quality constituent based on the flow rate and concentration data of runoff discharge.The average EMCs of BOD,COD,DOC,SS,TN (total nitrogen),NH 4+ -N,NO 3- -N,TP (total phosphorus),PO 43- -P from the mixed forest land were 1.794,3.498,1.462,10.269,0.862,0.044,0.634,0.034,and 0.005 mg/L,respectively.The annual unit loads of BOD,COD,DOC,SS,TN,NH 4+ -N,NO 3- -N,TP and PO 43--P were estimated as 66.9,133.2,55.5,429.8,36.5,1.6,26.9,1.3 and 0.1 kg/(ha·yr),respectively.In addition,affecting parameters on the EMCs were investigated by statistic analysis of the field data.As a result,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precipitation,rainfall intensity,and total runoff flows were found in most constituents.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针对分布式面源模型在其模拟运用中的有效信息获取、外界环境因子变异性、输入信息即参数外延确定及尺度转换问题,探讨了了如何利用随机理论、多元统计原理以及多变量变异性协同估计等方法,通过少量监测信息确立相关参数的变异性规律,建立基于参数外延的快速经济的定量化随机监测方法,从而减少时间冗余和空间监测的变量维数,实现输入信息和参数在模型应用中的尺度转换。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控制的重要参数获取、参数信息监测的空间位置确定以及监测频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较好地促进了分布式模型在不同尺度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六叉河小流域不同景观结构中径流磷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选取巢湖六叉河小流域,研究了流域内不同类型景观降雨产流过程中径流磷素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旱地径流中总磷、溶解性总磷、颗粒态总磷、总活性磷、颗粒态活性磷的浓度最高,水稻田次之,河道中最低.颗粒态磷是旱地和水稻田磷索输出的主要形态,颗粒态活性磷占总活性磷的80%以上;而河道径流中各种磷形态浓度值均较低,总磷浓度均值在0.4mg·L-1以下,磷素输出以溶解态磷为主.磷素由旱地经过水稻田向河道传输过程中,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河流中颗粒态磷浓度降低至50%左右,活性组分浓度显著降低.由水塘、沟渠等组成的多水塘系统不仅降低了磷素输出的总量,而且对活性磷有较强的削减作用,在非点源流域控制及水源地水质保护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基于SLURP模型和输出系数法的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负荷预测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为研究三峡入库非点源污染的变化规律,以输出系数法为基础,引人污染负荷系数,建立了计算三峡库区上游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的数学模型.将所建立的非点源负荷模型与分布式SLURP水文模型相结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该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气候特征下的流域水文动态过程,以及水文动态过程下该流域输入三峡库区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了相关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由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产生量略有减少,但地表径流量的增加使输入库区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有所增加;未来农田产生的污染物量有所减少,但农田仍然是形成氮磷负荷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6.
我国非点源负荷研究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在非点源研究实践和查阅大量非点源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非点源负荷估算中通常使用的4种方法,即断面实测总负荷减去统计的点源负荷法、单位负荷法、水文线分割法和SWAT模型估算法.分析对比了这些方法在我国和北美地区使用条件的不同和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讨论了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错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前3种方法会相当程度地高估非点源负荷量,而SWA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没有充分体现其"分布式"模型的特点;同时,由于北美和中国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北美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方面的校正数据在中国并不可用,导致在径流模拟方面也存在很大误差,因此,负荷计算将产生更大误差.在此讨论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农业非点源负荷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提出了对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和控制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7.
农业化肥流失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之一,其污染成因分析对有效控制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区县化肥用量、施肥强度、品种、比例结构、流失负荷的统计资料分析,明确了库区化肥流失非点源污染的基本情况;接着随机性选取石柱县、开县、宜昌市、兴山县4库区县市1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同时结合秭归县15个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出库区化肥施用强度高,分布不均匀,施用品种单一,重氮肥、磷肥轻钾肥,化肥N,P流失非点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且化肥N,P的流失量与土壤肥力成正比[N:R2=0.51〉0.468(n=16,95%);P:R^2=0.68〉0.549(n=19.99%)],与农田地表中粉粒(0.002—0.02mm)和粘粒(〈0.002mm)浓度成正比,与施肥强度呈显著性正相关;降雨强度越大、地表植被越少,化肥N,P流失越大[R^2=0.98 R^2〉765(n=8.99%)]。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从污染源的控制,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控制,受纳水体中的控制3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9.
岩溶盆地中农业和村镇引起的地下水化学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南地区有众多大小不等的岩溶盆地,相比于岩溶石山地区,盆地是水、土资源丰富和人类聚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岩溶盆地的水资源自成系统,水循环从降雨开始,经过表层岩溶带、河网、包气带、饱水带的调蓄,然后进入到地下河管道,最终通过地下河排泄。在农田面源污染和村镇生活排污的作用下,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表层岩溶泉K+、Na+、Ca2+、Mg2+、Cl-、SO42-、HCO3-和NO3-八种离子的浓度有所升高,并且表层岩溶泉之间K+、Na+和Cl-浓度的离散程度增大;(2)易受影响的或脆弱性高的浅层地下水(包含表层岩溶泉)、地表水和地下河中的K+、Na+和Cl-离子浓度较高且接近,与脆弱性低的饱水带岩溶泉的差别较大,浅层地下水和河流的SO42-浓度较高且接近,而与饱水带岩溶泉和地下河的差别较大;(3)易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的NO3-浓度最高。因此可以认为农田和生活排污首先影响到的是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然后伴随水循环向深部地下河转移,而饱水带岩溶泉脆弱性低,水化学变化不明显。研究还发现村镇生活排污对表层岩溶泉水质的影响比农田面源污染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从污染源的控制,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控制,受纳水体中的控制3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