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8篇
  免费   1028篇
  国内免费   1874篇
安全科学   1744篇
废物处理   385篇
环保管理   1282篇
综合类   8771篇
基础理论   1182篇
污染及防治   989篇
评价与监测   2107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1004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663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474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75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8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GC/MS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开发了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土壤中多环芳烃、不须经过纯化步骤,直接可用于GC/MS分析的简便、高效的方法。本实验中超临界革取的流体是二氧化碳,改善剂是5%的二氯甲烷/甲醇,萃取温度为120℃、压力为34MPa。GC/MS分析时除了采用外标外,还加入了6种同位素PAHs内标以校正各段PAHs的响应因子。采用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我国未开垦森林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82.
利用生化需氧量测定过程中的已有数据,推导出水样溶解氧的理论计算法。当样品既需知道生化需氧量又需知道溶解氧的时候,我们通过测定生化需氧量,便可利用已有公式计算出水样的溶解氧。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经济实用,特别适用于能够现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水处理厂等。  相似文献   
83.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环境水中的痕量酚类化合物,加入萘-d8作为内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选择离子监测(SIM)的方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定性、定量准确,线性响应良好,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均>0.999,平均回收率在89.4%~104%之间,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7.4%;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水样中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001mg/L,经实际样品测定完全能满足环境水体中痕量酚类化合物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8种有机氯及7种有机磷农药,毛细管气相色谱ECD检测器分离分析,整个分析过程只需26min,检出限可达0.002~1μg/L,已用于地表水中有机氯及有机磷农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5.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最佳波长为450nm,用此法与碘量法测量同一水样,经统计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6.
对螯合树脂在线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证实方法对Cu、Pb、Zn、Cd4个元素检出浓度可达μg/L级,校准曲线性、样品重现性及准确度可满足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87.
污水采样指导刘振庄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00012)黄卫校(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10029)[编者按]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环境监测得到准确数据的重要环节也是与国际接轨,进行交流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我国在方法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8.
89.
90.
对于有排放规律的排放口,可通过曲线拟合等方法找出其变化规律的控制点并对控制点进行监测,然后通过数值计算,求出它的排放总量,这样可减少监测工作量.但对于排放规律较复杂的排放口,其变化规律的监测点较多,监测频次仍较高,企业难以承受.另外,有些排放口虽有排放规律,但不明显,即控制点的数据较离散,波动较大,对这种情况若用控制点的数值来计算排放总量,势必导致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