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34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508篇
综合类   1904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1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91.
城市现代化的“绿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晓青  彭尚德 《环境》1999,(12):5-5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从视觉形态上看,城市是由人和建筑物及街道组成的,因此,城市实际上是一类高质量的“人性化”的居民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种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了的,拥有更高的“价值”的凝结的人类物质环境或物资财富的经济实体。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种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及场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中心。总之,城市是一种人类自身塑造的理想的、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结晶和通向更高文明层次的桥梁,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城市是现代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92.
自然保护区建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一文,从自然保护区建立过程中的条件选择,建立的有关科学程序,报告的编制以及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及规划大纲的编制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该文章对指导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新建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的指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3.
吉林生态省建设规划背景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理论在应用于区域层次时,因为区域进出口数据的不健全,在计算净消费量的过程中往往误差较大,因此,很难真实反映区域环境的压力负荷.所以,本文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吉林省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2002年的生物生产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简要分析了存在生产性生态赤字的原因和消除生态赤字的途径和方法,将为更好的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4.
我国小城镇的环境问题总体上虽不明显,但有些地区相当突出,特别是生态环境退化迅速,类型复杂,法在危害很大。小城镇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建议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机构及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5.
赵秋月 《环境保护》2007,(1B):43-45
2005年初,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饮用水源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规范水源地标志,狠抓污染源综合治理,取缔非法取水口,改善区域供水等措施,解决了一大批影响饮用水安全的突出污染隐患,并在全国专项整治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典型。本文介绍了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和经验,以供其他省市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6.
余洋 《环境科技》2007,20(1):48-50
使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站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其实现规划目标,并利用其从全局出发辅助环境管理决策.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来进行开发,它的使用标志着一个组织的计算机应用程度,因此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MIS理论上应和监测站一同建立、发展.  相似文献   
97.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振华 《环境保护》2005,(10):11-16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中央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十分深远。充分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提高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措施,对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水利工程不能只言利不言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家铮 《环境》2003,(3):1-1
人类和水打交道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的阶段,面对滔滔洪水或赤地千里的大灾难,只能逃荒或死亡。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工程,要管住水、利用水,进入到“改造自然”的阶段。人们修堤筑坝建库、修渠道、开运河、建电厂,发挥防洪、灌溉、供水、通航、发电等效益,这阶段还没有结束。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失误,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甚至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相似文献   
99.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2):33-3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14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清洁生产等8个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做出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00.
关于进一步做好循环经济规划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钟武 《环境保护》2005,4(1):14-17,25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间,作者参加过一些规划的讨论、评审,参加过一些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会议,感到有些看法还需要提出来,目的是希望今后的规划能做得更好。本文提出的几点看法是:IPAT方程很有用;单位GDP环境负荷的年下降率很重要;要认清我国二次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要下决心穿越“环境高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