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306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2242篇
基础理论   260篇
污染及防治   723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杨晓彤  何汉兵 《化工环保》2016,36(6):686-691
采用湿化学氧化和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对含硫量6.28%(w)的石油焦进行二段脱硫处理,并利用FTIR、SEM和XRD技术对脱硫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工段的优化条件为硝酸与30%(w)双氧水的体积比1∶2、氧化时间10 h、氧化温度80℃、液固比35 m L/g、石油焦粒径106μm以下,优化条件下的氧化脱硫率为26.91%;煅烧工段的优化条件为1 280℃下煅烧6 h,优化条件下的煅烧脱硫率为79.43%,总脱硫率为83.95%。表征结果显示:经处理后石油焦中的黄铁矿类无机硫以及硫醇类和大部分噻吩类有机硫得到有效脱除,剩余噻吩硫转变为更稳定的形式;处理后的石油焦微观形貌轮廓变得清晰和圆润;处理前后石油焦的石墨雏晶结构基本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2.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后的饱和粉末活性炭(饱和炭)进行再生,考察了饱和炭的再生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饱和炭的最佳再生条件为H2O2投加量6.5 mmol/g、再生p H 3.0、H2O2与Fe2+的摩尔比10、再生时间1 h;最佳条件下的再生率(再生粉末活性炭(再生炭)与新粉末活性炭对废水COD去除率的百分比)约为60%;使用最佳再生条件下得到的再生炭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约为27%和67%。  相似文献   
993.
等离子喷涂制备 ZrB2-SiC 复合涂层及其静态烧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静态烧蚀性能。方法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ZrB_2-SiC复合涂层,对其进行1500℃的静态烧蚀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涂层的物相成分、微观形貌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的ZrB_2-SiC涂层是由熔融的粉末粒子紧密堆积而成,呈现典型的层状结构,涂层均匀完整地覆盖于C/C基体表面,厚度约为200μm。涂覆有ZrB_2-SiC复合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分别氧化2,3,4 h后,试样依旧保持完整,C/C基体未遭受损伤,试样的质量增加率依次为3.39%,2.95%,4.25%。结论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能够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的ZrB_2-SiC复合涂层,ZrB_2-SiC复合涂层使C/C复合材料的抗静态烧蚀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4.
中药废水处理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市某制药厂中药废水具有水量水质变化大,可生化性较差的特点.采用电解+水解酸化+ ABR厌氧+接触氧化+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平均进水p(CODcr)=4 600 mg/L,平均出水p(CODcr)=42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99.1%.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易于维护,处理效果稳定,其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1)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5.
去腐蚀产物膏及氧化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自主研发的BT-2G钢腐蚀产物去除和快速磷化膏、ALT-1铝合金去腐蚀产物膏以及LYG-2铝合金局部化学氧化膏性能。方法观察并检测各种膏体的外观、流淌度、处理时间,并研究BT-2G处理样品的漆膜结合力及氢脆性能,ALT-1的去腐蚀效率和基体腐蚀性,LYG-2处理样品的漆膜结合力和耐蚀性。结果各种膏体均匀浓稠,流淌度均小于1 mm,在3 h内均可以完成处理过程,另外,BT-2G处理的样品可以通过漆膜结合力和氢脆测试,ALT-1的去腐蚀效率大于90%且对基体基本无腐蚀性,LYG-2通过漆膜结合力测试且中性盐雾72 h无腐蚀。结论各种膏体均满足飞机外场维修使用要求,可应用于维护/维修。  相似文献   
996.
在用连续型超临界水氧化设备处理废水时,经常发现系统的净化出水pH值变小、排盐出水pH值变大。为了深入研究并揭示其机理,选择原碱性废水中和水、原酸性废水中和水、弱碱性废水、NaCl水溶液、纯自来水和纯NaOH水溶液6种典型水样进行定量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型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存在净化出水和排盐出水pH值变化的现象,即使废水在进入系统前调整为中性(pH=7),反应后依然是净化出水pH7,排盐出水pH7。该现象很可能是由于在超临界状态下原水中无机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的结晶盐离解生成了H~+、OH~-,随后各自缔合成酸性和碱性物质。缔合的酸性物质留在超临界水中,并随之从净化水出口排出,降低了出水的pH值;缔合的碱性物质混入盐结晶析出物中,随之在亚临界区溶解并经过排盐口流出,而重新溶解的金属氢氧化物增加了排水的pH值。另外,在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复杂的氧化腐蚀环境下也生成了一定量的OH~-和酸缔合物,它们对改变出水pH值有一定作用。酸根离子极难从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分离,因此对碱性废水要慎重中和,特别要慎重选择酸根离子,最好不要用盐酸中和,这是因为其带入的Cl~-会引起超临界系统内的氯腐和系统净化出水口的酸腐。研究表明,因为存在出水pH值的变化,对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出水的纯净程度必须予以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997.
998.
Carrousel氧化沟的三维流场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的Fluent软件,采用标准的三维K—ε紊流模型,对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1#氧化沟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导流墙和推进器附近的流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氧化沟下层流速较低,局部区域流速低于0.2m/s。为了防止污泥沉降,应进一步降低推进器位置。能量损失分析表明,卡罗塞氧化沟能量损失主要来源于沿程摩擦损失和局部损失。可通过增加墙体光滑度、降低入口高度以及增加导流墙的曲率半径等措施减少能量损失,改善现有氧化沟的水力特征。  相似文献   
999.
100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4种不同金属摩尔比的Cu-Mn-Zr复合催化剂,利用BET、XRD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固定床管式反应器评价了其对乙酸乙酯模拟气体的催化活性,定性测定了其催化反应降解产物.结果表明,Mn的加入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催化剂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为IV型.Cu-Zr(1:1)催化剂观察到氧化铜晶体和四方晶型氧化锆晶体,氧化铜晶体随着Cu比例的减小而降低,Mn的加入导致氧化锆晶体消失.催化剂无固定形态,呈现良好的分散性.增大Mn/Zr摩尔比能提高催化活性.Cu-Mn-Zr的适当组分比能提高其低温催化活性,其中Cu-Mn-Zr(1:1:1)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与CO2的选择性较佳,在200℃时对CO2的选择性达到96.7%.降解产物分析表明,乙酸乙酯降解中间产物有乙酸和乙醇,最终降解产物主要有CO2和H2O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