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517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苯酚降解红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唐山污水处理厂附近的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菌11-111。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能够耐受最高浓度为2 000 mg/L的苯酚。对该菌株的降解性能研究表明,在温度24~32℃,pH值6.5~8.5,装液量≤20 mL(100 mL摇瓶)范围内,摇床转速为160 r/min,菌株对初始浓度500~1 500 mg/L的苯酚均能有效降解。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该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苯酚降解能力,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建立了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Vulcan 42-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砷和汞的方法。准确称取0.2500 g样品,经Vulcan42全自动消解系统消解后,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砷和汞的含量。运用该方法砷的检出限为0.11 mg/kg,回收率在96%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3%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3%4.5%之间;汞的检出限为0.003 mg/kg,回收率在90%4.5%之间;汞的检出限为0.003 mg/kg,回收率在9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5%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5%4.7%之间。  相似文献   
43.
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监测对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仪器更新、分析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地表水环境监测的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双台子河流域综合水质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双台子河2011年枯、丰、平水期的22个水文监测断面数据,并借助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超标断面。分别采用综合标识指数、单因子、模糊评判、灰色关联四种评价法,选取DO、COD、NH3-N、TP、TN、BOD 6个评价因子,对河流水污染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以Bartlett球度检验,主成份因子负荷值较高的NH3-N、TP、BOD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91.97%,主要污染因子;超标断面的污染因子判别应考虑周边污染源的类型和河流上游的排放物浓度。模糊评判、灰色关联评价结果中均没有劣V类,两者的水质类别累积频率均在V类到达100%;考虑到单因子法在同一水质类别中不能判定多项因子共同对水体的综合影响,本文采用标识指数法为最佳评价方法。从枯、丰、平水期的劣V类和V类断面比重分析,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从劣V类和V类数量与分布来看,盘锦市辖区控制单元的污染程度,比大洼县和盘山县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45.
从海水样品中分离到1株严格自养的氨氧化细菌GW201210,对该株茵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产芽孢,细胞短杆状,呈单个排列或排列成直线。该菌株能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不能还原硝酸盐,能利用CO2,在7%NaCl条件下生长,在肉汤培养基中不生长,其特性均符合亚硝酸菌的特征,并用PCR方法扩增该菌株的16SrDNA基因,进行16SrDNA序列比较、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GW201210初步鉴定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communis)o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一起船舶油污事故的溢油源调查为例,简述了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两种方法的判定原则及判定流程,具体介绍了两种方法在船舶油污事故溢油源鉴定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重复性限法、t检验法是两种值得在船舶溢油事故鉴定中推广应用的判别方法,诊断比值的准确性是影响两种判定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
油指纹快速分析辅助鉴别及油品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上溢油事故排查鉴别的需求,开发了一套油指纹数据管理和鉴别软件系统,系统包括综合信息数据库和数据分析鉴别两大组成部分。开发的数据库用来存储基础地理信息、油样空间信息、油样基本信息、油样二维谱图数据、油样特征指纹数据等。指纹分析鉴别模块实现了油样谱图的准确积分、特征指纹指标计算、油样比对鉴别、油样分类鉴别、油样检索排查等功能。系统开发完成后,在黄渤海多次溢油事故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极大提高了溢油事故排查工作的效率,为海上溢油事故执法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Vehicle emission has been the major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in urban area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identifying the taxi gross emitters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After carrying out the field test in Guangzhou and analyzing various factors from the emission data,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was proved to be an advisable method of identifying the gross emitter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selection of algorithm and architecture, the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with 8-17-1 architecture was established as the optimal approach for this purpose. It gave a percentage of hits of 93%. Our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 and the result from ag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mpared, and they provided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hits of 81.63% and 75%. This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axi gross emitters.  相似文献   
49.
一株嗜盐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性能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培玉  孙梦  张晨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68-2373
从运行稳定的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污泥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嗜盐聚磷菌qdp05,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后,鉴定该菌株qdp05为肠杆菌属.当碳源为乙酸钠,盐度为2%的条件下,好氧条件下培养48h后,qdp05对磷的最终去除率为87.8%.在厌氧好氧连续培养过程,qdp05表现出明显的...  相似文献   
50.
1株脱氮除磷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天明  陈立伟  吴守中  钱丽花  任倩 《环境科学》2010,31(10):2487-2492
采用YG培养基,结合蓝白斑筛选、异染粒染色及好氧除磷能力检测等实验,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生化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株好氧除磷菌;再经硝酸盐还原产气和缺氧培养实验,筛选出1株高效脱氮除磷菌;通过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将其鉴定为Pseudomonas grimontii,命名为C18.菌株C18在好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38.7mg/L降低到2.28mg/L,除磷率达94.1%.C18在缺氧培养24h后,培养基中上清液磷浓度从44.5mg/L降低到5.21mg/L,除磷率达88.3%;上清液硝酸盐氮浓度从184.2mg/L降低到30.6mg/L,脱氮率达83.4%.菌株C18最适脱氮除磷温度为30℃;最适脱氮除磷pH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