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准确厘定了粮食巨灾保险的费率,系为政府保险支农政策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巨灾事件属于极值事件,故巨灾保险的费率可基于极值理论进行厘定。按照费率厘定的参数法思路,以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作为粮食灾损数据的尾部分布,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其参数,进而厘定粮食巨灾保险的纯费率。以稻谷为例,厘定了我国各省(市、区)稻谷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应完善法律法规就粮食巨灾保险加以明确,同时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不同省(市、区)的稻谷巨灾保险参照其纯费率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并给予粮食主产区的稻谷巨灾保险更充分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分别来自干旱与湿润区的4个小麦品种6个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各指标及籽粒产量均主要受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互作(g×d)影响,而成穗数、穗粒数主要受播种密度(d)的影响,基因型(g)则是引起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及穗长变化的主要因素.白粒三号和川麦39最佳播种密度为315×104 hm-2,籽粒产量达到5 863.8 kg hm-2和5 882.1 kg hm-2;西农2000与陕麦139产量最佳播种密度为195×104 hm-2,籽粒产量分别为6 422.4 kg hm-2和7 062.4 kg hm-2.陕西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高出四川小麦约12.90%~18.6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9 7**,r=0.499 3**),而与穗长、地上部干重及根系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及其它生长、生物量指标无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干旱区小麦在湿润地区种植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此外,在生产中应重视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二者互作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表5参31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南方稻田连续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设置免耕-免耕(NT-NT)、翻耕-翻耕(CT-CT)、翻耕-免耕(CT-NT)、旋耕-旋耕(RT-RT)和旋耕-免耕(RT-NT)5个耕作处理,以连续免耕(NT-NT)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轮耕技术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连续免耕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均呈现表层(0~5 cm)富集的现象;CT-CT、RT-RT处理较对照趋向于提高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与CT-CT、RT-RT相比,CT-NT和RT-NT均有利于提高表层0~5 cm土壤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降低5~20 cm土壤全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各处理早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4×10^4、16.82×10^4、32.04×10^4和28.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7.85%、21.58%、3.0%和19.38%。各处理晚稻的有效穗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3.46×10^4、9.12×10^4、17.13×10^4和27.34×104 hm-2;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8%、8.25%、4.69%和7.68%。CT-NT处理有利于增加早稻和晚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4.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在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中因政策性原因遭遇经济发展瓶颈。本文从分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入手,论证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现在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窘境,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的要求,提出了构建以粮食安全保障基金、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耕地保护基金为主的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建议,最终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民增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5.
菲在渤海湾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菲(PHE)在渤海湾潮间带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等温式参数与有机质含最和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0.86~10.67 mg/g)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砂粒;岐口不同粒径沉积物中碳黑(BC)含量(0.25~1.46mg/g)与T...  相似文献   
116.
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于2009年6月5日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山体崩滑灾害性事件,约500万m3崩滑物质从高约75m的陡坎沿铁匠沟作高速远程运动,形成了平均厚度约30m、纵向长度约2 500m的堆积区。本文在对鸡尾山山体崩滑堆积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鸡尾山高速远程崩滑碎屑流流动堆积的各向分选特征以及碎屑流的堆积成坝特征,以为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早期结瘤素93(ENOD93)蛋白在植物根瘤形成初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大麦基因组信息鉴定大麦ENOD93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特性、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分析ENOD93家族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基因型(籽粒大小)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麦ENOD93基因家族有16个成员,均含有ENOD93基因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编码区长度在207-627 bp之间,外显子数量有1-4个,平均2.75个,且大部分位于细胞膜上;进化树结果表明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ENOD93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启动子顺式元件主要有植物生长发育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以及激素响应元件;大部分HvENOD93基因在灌浆期籽粒和大粒材料中表达量较高.推测大麦HvENOD93基因在籽粒大小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另外,结合其他物种相关基因研究结果,共筛选出3个同源基因.(图4表2参45)  相似文献   
118.
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根据我国近5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各个年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与影响和促进粮食产量的因素(耕地资源、化肥施入量、农机动力、农用水资源、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极大,要确保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不仅需要有外部资源及投入,而且在粮食生产过程中要积极进行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19.
分析了监测县涝洼农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0.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的磷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分别相当于粗砂的6.68和4.09倍;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吸附的磷是磷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磷的理论入海通量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冲泻质泥沙.占沉积物磷吸附总量的28.30%.沉积物对磷的比表面积标化吸附分配系数与松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比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与稳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在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沉积物中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的磷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