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273篇
安全科学   350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344篇
综合类   1280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74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1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ABSTRAC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low processes, solute-trans. port processes, and ground-water/surface-water interactions on the Santa Clara River in Ventura County, California, a 24-hour fluorescent-dye tracer study was performed under steady-state flow conditions on a 45-km reach of the river. The study reach includes perennial (uppermost and lowermost) subreaches and ephemeral subreaches of the lower Piru Creek and the middle Santa Clara River. The tracer-test data were used to calibrate a one-dimensional flow model (DAFLOW) and a solute-transport model (BLTM). The dye-arrival times at each sample location were simulated by calibrating the velocity parameters in DAFLOW. The simulations of dye transport indicated that (1) ground-water recharge explains the loss of mass in the ephemeral middle subreaches, and (2) ground-water recharge does not explain the loss of mass in the perennial uppermost and lowermost subreaches. The observed tracer curves in the perennial subreaches were indicative of sorptive dye losses, transient storage, and (or) photodecay - these phenomena were simulated using a linear decay term. However, analysis of the linear decay terms indicated that photodecay was not a dominant source of dye loss.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广州市在用机动车抽检工作情况和程序,分析了排气抽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3.
在研究煤层瓦斯抽采时,假定煤岩为具有孔隙裂隙的双重介质,在运动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辅助方程基础上,以煤岩体应变为耦合媒介建立了考虑裂隙瓦斯渗流、微孔隙吸附瓦斯解吸扩散和煤岩变形的渗流模型.借助多物理场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将模型转化为偏微分方程组,结合沙曲矿24305工作面瓦斯赋存条件进行分析求解.结果表明,进行煤层瓦斯预抽时,抽采初期瓦斯压力下降较快,抽采孔间距对抽采效果影响比较显著,距离抽采孔越远瓦斯压力下降越慢,抽采时瓦斯渗流速度变化可分3个阶段.参考模拟结果现场布置孔距为6m的顺层钻孔,抽采稳定时瓦斯纯量达5~7 m3/min,抽采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4.
简要介绍了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原理与特点,总结了其在平板电视电源模块研发阶段中的应用方法,着重阐述了试验过程和五个类型的试验剖面;引述了激发应力范围的统计学方法,并给出了部分产品应用实施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典型案例,说明其在激发暴露产品设计、工艺缺陷等方面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45.
为有效遏制全国多地风力发电机组火灾事故的势头,基于灭火系统在风电机组防火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对风电机舱进行灭火保护的解决方案。在建造国内首台风电机组火灾模拟试验装置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常温状态和低温状态下对风电机组火灾的灭火能力。结果表明,该灭火系统能够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全淹没灭火保护,适用于空间狭小且结构复杂的风电机舱;在低温条件下,其喷放时间和灭火时间虽比常温状态下长,但灭火效能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146.
德兴铜矿不同年份废石产酸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矿山选矿废石、尾矿在长期堆积过程中氧化产生的酸性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实验选取德兴铜矿1、5、10和20年废石进行产酸规律研究,静态评价结果显示,4种废石均有产酸潜势,且除1年废石以外均已产酸.为期9个月的动态评价结果表明,4个年份的废石pH均与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检出离子主要为氟化物、Cu2+、Zn2+、SO2-4、Fe3+.1年废石在整个实验进行中并未产酸,5、10年废石产酸稳定,20年废石产酸缓慢,可推断废石的产酸过程为:不产酸-高速产酸-稳定产酸-产酸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7.
电子产品故障物理模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故障物理模型的基本概念,对几种常见的电子产品故障物理模型,包括互连热疲劳模型、互连振动疲劳模型、电迁移模型和与时间相关的介质击穿模型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失效发生因素和失效发生过程的损伤模型建模等两种故障物理模型的建模方法。结合工程应用情况,对两种故障物理模型的应用方法——可靠性仿真分析方法和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故障物理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8.
基于可靠性分配的整机加速因子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鹏  李传日  李桃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3):53-57,86
目的验证长寿命高可靠整机产品的可靠性。方法基于RPN数据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得到子系统在各故障模式下的失效率,接着针对导致各故障模式发生的多种应力,研究温度循环、温度驻留、湿度、振动应力下的加速因子,推导出整机加速因子计算公式,并以某典型电子产品加速试验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整机加速因子为322.5,比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4.78×105更符合实际情况。结论基于可靠性分配的整机加速因子计算方法为整机可靠性验证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振动实验室比对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把实验室比对应用到振动实验室。方法参考测量实验室比对的成熟方法,分析振动环境试验的特点及其与普通测量试验比对的区别。结果指出一般的测试实验室被测量是样品的客观属性,但是振动实验室的被测量由各实验室自己产生的振动及其时域频域属性。提出了振动实验室开展比对的初步方案,包括样品设计、试验项目和条件、比对试验组织、比对参数处理等。结论实验室比可以用于振动实验室,对评价振动实验室能力、评价多个振动实验室能力分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0.
The cytogenotoxicity and his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induced by xenobiotics in Lekki Lagoon and Ogun River on Synodontis clarias were investigated. Fish from these water bodies and a fish farm (control) were examined for micronucleated, binucleated, and immature erythrocytes in both gill and peripheral blood. Also gill, liver, kidney, and ovary were processed for histopathology using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zinc, lead and copper in the water were determin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increase in micronucleated, binucleated, and immature erythrocytes in both gill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S. clarias from the lagoon and river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site. Loss and disorganization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lamellae, multifocal degeneration, hemorrhages, cellular infiltration, congestions, vacuolations, atresia, and necrosis were common lesions in the examined tissues of fish from the lagoon and river. Cd, Zn, Pb, and Cu in water samples from the lagoon and river were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site. Xenobiotics in Lekki Lagoon and Ogun River, mostly metals, induced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and pathological damage in S. clari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