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378篇
基础理论   1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b2+ adsorption on the surface of birnessites with different average oxidation states (AOS) of Mn, synthesized under acidic and alkali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 of adsorbed Pb2+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n AOS in birnessites. The amount of Pb2+ adsorbe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released Mn2+, H+, and K+ (r = 0.9962 > 0.6614, n = 14, α = 0.01). The released Mn2+, H+, and K+ were derived mostly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atio...  相似文献   
62.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水量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参数,主要由场内降雨转化为场外地下径流组成。对于场外地下径流,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计算方法。作者针对几种常用的水量平衡法,通过实验,验证了每种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考虑了树冠戴流、表层土调蓄作用等因素的模型具有相当的精度,可以作为场外地下径流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3.
切断位置对赤子爱胜蚓再生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赤子爱胜蚓从脑、生殖环部位和总体节的 1/ 2和 3/ 4的位置切断 ,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无尾、无头有尾 3种类型 16个处理体段 ,在 (2 0± 1)℃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测定其再生速度 .结果表明 ,赤子爱胜蚓切断的位置不同 ,其再生速度不同 .其中 ,脑部的存在与否 ,对再生速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但是生殖环存在的处理比切除生殖环的处理再生速度快 ,且存活率高 .无头无尾体段再生前部和再生后部的比较表明 ,再生前部比再生后部慢 .体节的损失越少 ,再生的速度越快 .图 6表 3参 11  相似文献   
64.
Metropolitan Open-Space Protection with Uncertain Site Availabilit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bstract:  Urban planners acquire open space to protect natural areas and provide public access to recreation opportunities. Because of limited budgets and dynamic land markets, acquisitions take place sequentially depending on available funds and sites. To address these planning features, we formulated a two-period site selection model with two objectives: maximize the expected number of species represented in protected sites and maximize the expected number of people with access to protected sites. These objectives were both maximized subject to an upper bound on area protected over two periods. The trade-off between species representation and public access was generated by the weighting method of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Uncertainty was represented with a set of probabilistic scenarios of site availability in a linear-integer formulation. We used data for 27 rare species in 31 candidate sites in western Lake County, near the city of Chicago, to illustrate the model. Each trade-off curve had a concave shape in which species representation dropped at an increasing rate as public accessibility increased, with the trade-off being smaller at higher levels of the area budget. Several sites were included in optimal solutions regardless of objective function weights, and these core sites had high species richness and public access per unit area. The area protected in period one depended on current site availability and on the probabilities of sites being undeveloped and available in the second period. Although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specific for our study, the methodology is general and applicable elsewhere.  相似文献   
65.
陕西省黄土崩塌隐患区宅基地选址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土崩塌所造成的伤亡、损失及灾害成因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对黄土地形地貌、颗粒结构、岩土特征和力学特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内黄土崩塌隐患区居民宅基选址应注意的问题,变被动防灾为主动预防,这对地处黄土高原区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居民宅基选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利用填埋层内生物代谢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目前国内卫生填埋场运行中存在的渗滤液问题 ,分析了不同填埋结构中生物代谢环境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谢途径 ,探讨了不同填埋结构中利用渗滤液回灌来控制渗滤液污染的“生物反应器型”填埋技术。  相似文献   
67.
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制订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中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有机物污染土壤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分析.从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制订的方法学和污染控制标准的确定原则上,提出了制订中国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对矸石土样及植被材料进行采样测定,研究分析矸石的供肥能力、微量有毒元素含量、矿区植物中微量有毒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对Cu、As元素吸收能力大于其它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rois)对Zn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其他植物强;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对Cr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依据矸石废弃地立地类型特点,矸石废弃地人工植被景观恢复过程中应选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先锋树种,宜优先选用刺槐×沙棘×荠菜(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Capsella)、刺槐×沙棘×狗尾草(Robinia pseudoacaci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viridis)、臭椿×沙棘×狗尾草(Ailanthusaltissima×Hippophae rhamnoides×Setaria viridis)群落与刺槐林、臭椿林配植模式。运用生态恢复的方法对矸石废弃地进行人工植被景观恢复与重建,恢复其受损伤的生态系统,这对矸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酸雨沉降条件下垃圾中重金属迁移过程,以重金属浓度变化为基础,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浸出和淋出的地球化学迁移过程模型和地球化学迁移的数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重金属的浸出顺序为As、Ni、Cr、Co、Cd、Mn、Cu、Zn、Sn、Hg、Pb、Fe,淋出顺序为Mn、Co、Ni、Cr、Cu、Cd、As、Fe、Zn、Hg、Pb、Sn;对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大多为指数函数、幂函数、二次函数,对模拟酸雨条件下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的淋出建立的数学模型大多为二次函数、幂函数,数学模型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模型拟合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引进重金属元素释放系数建立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重金属淋出累积总量的模型,修正后的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的误差在千分之一以内,可用于预测填埋场内重金属溶出总量。  相似文献   
70.
以中国现有的场地环境评价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以及实施现状为基础,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经验,阐述在中国实施场地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趋势。在中国广泛推进实施场地环境评价,不仅有利于降低场地变更带来的环境风险,降低场地买卖和商业并购中的投资风险,还有利于加强对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