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581篇
基础理论   13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129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桂林甑皮岩洞穴的形成、演化及古人类文化遗址堆积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甑皮岩(洞穴)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堆积不仅具有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史前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是重要的史前文化遗产,是揭示和反映中华远古文明的典型代表。据洞穴石笋、钙华测年及年溶蚀率推测,桂林甑皮岩洞穴形成年代大约是在晚更新世时期。而据文化堆积层中的陶片、古动物化石测年、炭灰和孢粉记录表明,文化层从距...  相似文献   
992.
文章对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现状作了概述,结合自身的调查经验,强调了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关联性和土壤隐性污染源调查的重要性。并以华北平原某钢铁厂污染调查为例,介绍了场地污染调查的关键思路和方法,并突出介绍了网格概率法和等值线法两种关键调查方法,整个调查体现了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调查的全局观。  相似文献   
993.
典型污染场地六六六残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历史上受某六六六(HCH)生产企业污染的场地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和研究土壤中HCH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分布趋势.结果表明,∑HCH值最大为271.72 mg·kg-1,HCH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深度:0~20 cm)、亚表层(深度:20~40 cm)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中HCH含量远高于深层(深度:40~150 cm)土壤中HCH含量;β-HCH含量最高,远高于其他3种异构体;通过Kriging法插值,画出表层土壤中∑HCH的等值线图,可清晰地看出HCH的分布趋势.本污染场地表层的硬化阻止了雨水的浸润作用,使HCH向下迁移缓慢,HCH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HCH污染深度较浅.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类型与污染控制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OPs污染场地作为潜在的POPs污染源,必须予以妥善管理。杀虫剂类POPs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的12种POPs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其污染场地的管理是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成因、类型、存在现状及管理现状,着重剖析了我国可适用于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指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工业城市污染土壤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把生态毒理指标与传统的化学指标结合起来作为衡量土壤污染程度的手段,同时考虑土地的再利用性质对场地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应用该方法对沈阳市部分石油污染场地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96.
讨论了岩溶坡地土壤空间异质性的表述与调查方法,选取了地表石质土地面积比例及空间分布和土壤厚度及空间分布两个方面作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表述内容,引入了地块破碎度、离散度、变异函数等指标;以王家寨为例,研究发现岩溶坡地土石比、破碎度、离散度、土壤厚度等指标从坡顶到坡下逐渐增大;石质地块破碎度在微观地块上表现为值越大地块越完整,是否与研究尺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土壤厚度变异系数基本在1~1.5之间,与土壤厚度变程和土壤平均厚度有关;最后用土壤侵蚀的原理解释了岩溶坡地土壤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7.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事故案例学习的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原因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事故致因理论来改进事故调查报告的思路;应用24Model改进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以此来验证本文思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事故致因理论能够更加科学地归纳事故原因,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有效改善事故调查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8.
Introduction: The number of road fatalities have been falling throughout the European Union (EU)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most Member States have achieved an overall reduction. Research has mainly focused on protecting car occupants, with car occupant fatalities reducing significantly. However,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plateauing in fatalities amongst ‘Vulnerable Road Users’ (VRUs), and in 2016 accidents involving VRUs accounted for nearly half of all EU road deaths. Method: The SaferWheels study collected in-depth data on 500 accidents involving Powered Two-Wheelers (PTWs) and bicycles across six European countries. A standard in-depth accident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was used by each team. The Driver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 (DREAM) wa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classify accident causation factors.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causal factors related to errors in observation by the PTW/bicycle rider or the driver of the other vehicle, typically called ‘looked but failed to see’ accidents. Common scenarios involved the other vehicle turning or crossing in front of the PTW/bicycle. A quarter of serious or fatal injuries to PTW riders occurred in accidents where the rider lost control with no other vehicle involvement. Conclusions: Highly detailed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for 500 accidents involving PTWs or bicycles in the EU. These data can be further analyzed by researchers on a case-study basis to gain detailed insights on such accidents. Preliminary analysis suggests that ‘looked but failed to see’ remains a common cause, and in many cases the actions of the other vehicle were the critical factor, though PTW rider speed or inexperience played a role in some case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collected data can be analyz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accidents involving PTWs and bicycles in the EU.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develop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road deaths and injuries to VRUs.  相似文献   
999.
通过设置不同环境气象条件的风险污染源,选取最大高峰浓度和最大高峰浓度出现的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环境风险评价预测模型AFTOX中大气稳定度、事故处地表粗糙度、事故处地表类型和干湿度对其预测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风速一致时,大气稳定度对最大峰值浓度的影响总是大于事故处地表粗糙度以及事故处地表类型和干湿度,而最大峰值浓度出现的时间对各参数的敏感性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风速对人为扬尘源PM10排放浓度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田刚  樊守彬  黄玉虎  聂磊  李钢 《环境科学》2008,29(10):2983-2986
人为扬尘源排放模型很少考虑风速对排放的影响,为了解人为扬尘源排放浓度及排放强度与风速的关系,以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为典型人为扬尘源,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风速对扬尘源附近大气环境中扬尘排放浓度、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尘源附近大气环境中因扬尘造成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浓度随风速的增加先降后升,本研究中最低浓度值所对应的2.2 m高度处的风速v(cmin)为1.0~2.0 m/s;扬尘排放强度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升高,风速v(cmin)时,排放强度随风速增加增幅较小,风速超过v(cmin)后,排放强度迅速增大.将人为扬尘分为机械力扬尘和风蚀扬尘,进行了机制探讨,理论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