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04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巢湖水华遥感监测与年度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巢湖蓝藻水华的日常遥感监测方法与流程,开展了基于日常监测的年度统计分析,为水华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首先分析了蓝藻水华与正常水体的光谱差异,利用蓝藻水华在近红外波段的"陡坡效应",基于NDVI方法开展水华日常遥感监测。基于日常监测开展水华年度统计分析,获得水华最早发生日期、最晚发生日期、最大发生面积等,并以水华发生频率、水华起始日期和水华持续时间来分析巢湖一年内高发区、发展趋势及持续时间等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2010年巢湖水华的高发区域在巢湖西北部水域,水华持续天数最长的区域是巢湖西北和中部部分区域,水华先在西部沿岸聚集,随时间推移向东部和中部扩散,巢湖西南、中部和东南沿岸是最后新增的水华区域。  相似文献   
132.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显微计数法对玄武湖蓝藻水华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同步监测蓝藻、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的数量,及时准确反映玄武湖蓝藻水华优势种群微囊藻和有毒微囊藻的动态变化。与显微计数法相比,具有需要的样品量少、时效性强、检出下限较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可有效地应用于蓝藻水华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3.
巢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巢湖为研究区,从2008年4月到11月,对巢湖水体的24个点位进行了连续的水体光谱测量,通过对蓝藻水华爆发程度与其光谱反射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确定遥感识别水华爆发级别的阈值,对四类不同爆发程度蓝藻水华光谱特征进行遥感识别,绘制巢湖蓝藻水华特征等级图。  相似文献   
134.
环境卫星CCD影像在太湖湖泛暗色水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地区2009年5月11日、2010年8月21日、2011年7月28日和2011年9月24日的环境卫星CCD影像显示,在太湖西部沿岸带、竺山湖等水域存在湖泛暗色水团现象。由于环境CCD缺少辅助反演气溶胶信息的2.1um波段,试验了基于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获得的与环境卫星CCD成像时间接近的地面能见度测量数据进行FLAASH大气校正的方法,反演结果总体上符合水体光谱特征。提取了湖泛水体、对照水体阳区在CCD各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数据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和对照水体相比,湖泛水体在环境卫星CCD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低的反射率,与人眼观察湖泛水色暗黑的感官一致,另一方面,湖泛水域由于仍有一定的藻类存在,在环境卫星CCD近红外(波段4 )具有比可见光(波段3)略高的反射率,其规律与基于Landsat ETM的湖泛暗色水团遥感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5.
1998年1月-12月在广东大亚湾澳头海域布设6个监测站位,每3天采样1次,连续监测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其时空演替。4月-6月上旬同步监测水温、盐度、光照、pH值、DO、叶绿素a、COD、浊度和营养元素等环境因子,其余月份每月测定一次。监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澳头海域1998年全年先后发生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水华、细弱海链藻(Thalathiostira subtilis)水华、裸甲藻(Gymnodinium sp)水华、角毛藻(Chaetoceros spp.)水华。对各种营养元素在水华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藻类对DIN、DIP的需求量并不相同,且藻类对NO3^--N、NH4^+-N、NO2^--N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海水DIP、可溶性Fe浓度的异常增大是水华发生的诱因,DIP、可溶性Fe被消耗殆尽是水华结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藻毒素与健康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的普遍发生,蓝藻产生的多种毒素,如微囊藻毒素,节球藻毒素等,不仅常常引起动物中毒,而且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该文从毒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多种藻毒素的毒性,及其所引起的健康效应和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7.
IntroductionCyanobacteria(i .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looms are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changes of zooplanktoncommunity.Fewzooplanktons can use bloom-formingMicrocystisdirectlybecause of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 Arnold, 1971 ) ,inedibility( Webster …  相似文献   
138.
改性沉积物除藻对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生态模拟箱(1m×1m×1m)模拟天然湖泊环境,研究了改性沉积物的除藻效果和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改性沉积物除藻后,测定和分析了除藻箱体和不除藻箱体内的叶绿素、浊度、DO、TN、TP、DIN、DIP等水质指标.在改性沉积物投量为43mg·L-1时,4h除藻率可达到85%以上.除藻2d后,水体中叶绿素和浊度降低90%,总氮、总磷分别降低70%、80%,这些指标在15d的连续监测期间变化不大.除藻后2箱体中DO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除藻箱体中DO明显高于不除藻箱体.并且在此实验期间,除藻箱体DIN降低,DIP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不除藻箱体中DIN与DIP均有明显升高.说明改性沉积物除藻能有效减缓水体的厌氧情况,在短期内能抑制营养盐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了改性沉积物在除藻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水质,可用于水源地的水质保护.  相似文献   
139.
局部湖区两种藻类藻生物量的综合因子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人工模拟系统培养藻类,考察了总氮、总磷、水温、pH、光强、水深等因素与藻生长高峰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给水处理厂的短期内局部湖区硅藻和绿藻藻生物量的综合因子预测模型.模型建立了综合因子的概念.在实际水样验证中,当水温为30℃时,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4.6%;当水温为20℃时,平均误差为19.4%.模型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0.
三峡库区优势藻类聚集参数与水华状态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三峡库区最大次级河流嘉陵江现场采集水样,并进行藻类生长试验,探讨了藻类在氮磷比、光照强度和流速条件下的聚集行为.在不同TN/TP和光照强度的静水表层中主要藻类为蓝、绿藻.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微囊藻,总体上蓝藻的聚集参数θ大于绿藻;在流速大于0.03m·s-1的动态水体中蓝绿藻聚集参数迅速下降,优势藻类不再明显.对水质的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聚集参数θ与生物多样性指数d拟合的可决系数R2在0.81以上,反映出优势藻聚集能力与水体环境质量的反比关系.作为水质污染和营养水平评价依据的指数d不能直接表征水华污染状态,因此.在参数θ的基础上构建了描述水华污染状态的函数G,将函数G应用于对实验结果和实际流域水华污染的评价,结果表明,水华状态函数G确实能有效和半定量刻划水华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