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623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9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The safety characteristics pmax and KSt of a flammable dust are usually determined in a closed apparatus (20 l- or 1 m3-vessel). The result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apparatus (e.g. the volume, geometry, dispersion system).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max and KS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alorific value HS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Sm of the dust on the other.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around 200 dust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ectors of industry will be analysed. The analysis of around 102 dusts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may be described by a logarithmic function.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reaction mechanism it is reasonable to formulate different functions for different substance groups (e.g. metals, organic materials). This may lead to an algorithm which can predict pmax and KSt from HS and Sm within a defined range of error.  相似文献   
922.
疲劳驾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分析了疲劳形成机理,对我国2006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进行了疲劳事故特点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23.
含油污泥中不同族组分的脱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含油污泥的热水脱附处理方法,在优化脱附工艺条件下,研究不同单组分脱附剂对含油污泥中各族组分的脱附特性,并据此复配脱附剂,研究各复配脱附剂对含油污泥中不同族组分的脱附特性.结果表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的脱附效率优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各脱附剂对饱和烃、芳烃的脱附效率高于对胶质沥青质的脱附效率; 带脂肪链的脱附剂对饱和烃的脱附效率较高,带苯环的脱附剂对芳烃的脱附效率较高; 脱附剂亲油基与族组分的亲和性越强,脱附剂对该族组分的脱附效率越高.研究表明,根据各单组分脱附剂对不同族组分的脱附特性复配高效脱附剂的方法可行,复配脱附剂NP-8 5 & AEO-8 5对含油污泥的脱附效率可达89.40%.  相似文献   
924.
基于混沌理论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企业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历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揭示其危机成因,回避危机、化解风险十分重要。企业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能量耗散系统,具有类似混沌的本质特征。笔者运用混沌理论,从“消极、失误、弊病”角度研究企业危机现象,着重探讨企业危机的混沌特征及其发生动因,并提出危机的混沌理论管理原则。针对企业实际,给出控制危机混沌发生,改变危机系统的动态行为,以化解或转化危机的5种对策及方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5.
乌鲁木齐市水磨河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调查水磨河的污染状况及成因,对水磨河1986-2003年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水磨河水环境容量进行了估算.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水磨河4个监测断面每个年份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水磨河的水污染主要表现为线污染,从上游至下游,水质污染程度逐渐加大,污染程度非常严重,水磨河的调控治理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26.
武汉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927.
铜陵铜尾矿复垦现状及植物在铜尾矿上的定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主要的铜矿产区,其铜尾矿共有5个主要的分布区域。随排放时间的延长,各尾矿库的持水保肥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提高;铜尾矿限制植物定居的主要因素是极端贫瘠和重金属毒性,各尾矿库的重金属含量都很高,而N 、P、K和有机质的含量很低甚至为零。自然和人工定居于尾矿上的植物共有9 科37 属40种,其中禾本科、豆科、菊科植物占所有植物种的72.5%,此3科植物因有完美的生态适应机制而能成为在尾矿上定居的先锋植物和优势种。铜尾矿库植被自然演替属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演替,铜矿废弃地的治理和恢复重建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928.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新趋向,即①从行政区经济到都市圈经济。行政区经济与都市圈经济在运行环境、运行机制、运行目标、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都市圈经济发展模式更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②从隔江单侧发展到跨江双侧协同发展。如上海、苏南和杭州,都在大力推进跨江发展战略;③从外向型经济或民营经济到两者融合的区域特色经济。经济国际化和民营化相互结合、外地资本和本地资本相互渗透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④从权力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如上海的“服务高地”、苏南的理性执政、浙江的“无为而治”等。  相似文献   
929.
矿区疏干诱发岩溶塌陷特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山疏干诱发岩溶塌陷的现状,分析其塌陷分布特征。提出6个影响塌陷的控制参数。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量化各控制参数对塌陷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第4系土层厚度、水位变幅及岩溶含水层渗透系数,其中岩溶含水层渗透系数对塌陷的影响最显著。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岩溶塌陷预测模型。划分出矿区塌陷危险区的具体空间位置,共有3个区域:高危区(渗透系数大于5 m/d);危险区(渗透系数为2.5~5 m/d);活跃区(渗透系数小于2.5 m/d)。  相似文献   
930.
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湖水体的11个样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形态氮素(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藻类数量及叶绿素质量浓度,同时测定其他相关因子,并对氮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体中总氮、硝酸盐氮及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80mg/L、0.28 mg/L和0.20mg/L,且湖心区(深水区)样点质量浓度大于岸边区(浅水区)样点,浅水区植物生长及沙柳河等外源输入均对氮素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9.70μg.L-1,浅水区质量浓度高于深水区;浅水区氨氮的氧化作用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浅水区高于深水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溶解氧是此过程的限制因子;水体氮素与藻类数量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显著正相关性。青海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素分布具有不同特征,且氮素对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