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4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2740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87篇
环保管理   317篇
综合类   4318篇
基础理论   870篇
污染及防治   822篇
评价与监测   377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城市模化垃圾焚烧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模化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从燃烧温度、炉内停留时间、过量空气系数以及垃圾尺寸等方面研究了 SO2 的生成特性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2.
 针对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过程机理研究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气体是一个以气膜控制为主的传质过程,其中甲苯的生化降解属于瞬时快速化学反应,即甲苯的生化降解反应速率远远超过甲苯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甲苯的生化降解在气液相界面处即可发生,其宏观表现即为甲苯气体直接吸附在润湿的生物膜上后迅速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因此,可以从气体吸附理论的新角度去解释生物法净化废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净化装置的设计与操作而言,凡能改善传质条件、减少气膜阻力的措施均能强化这一生物吸收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3.
以距离矩阵为基础,提出一种表征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拓扑指数,并将其用于预报饱和链烃类、醇类和含氮芳香类化合物的性质和活性,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4.
报道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半挥发性有机物的质量控制研究结果.对分析的全过程提出了质量控制标准.应用同位素标记内标物(IS),替代掺样物(SS)和基质掺样/重复基质掺样(MS/MSD)的回收率来判断样品处理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根据77种目标化合物,特别是标定检验化合物(CCC)和系统检验化合物(SPCC)的响应系数范围,确定GC-MS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最终结果的正确性.给出了满足质量控制标准的12个土壤样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5.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光氧化法、超临界氧化和低温等离子体化学三种废水处理新技术的原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了这些新技术在优化污染物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工业应用所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6.
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可行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TiO2粉末的存在下,研究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ODcr650mg/L,有机磷19.8mg/L的有机磷农药废水在375W中压汞灯照射4h,COD去除率为90%,有机磷将完全转化为无机磷。同时还研究了光催化剂TiO2的用量,反应液初始pH值,空气流量,外加Fe3+浓度等多种因素对光降解的影响;并利用太阳聚光做了室外实验  相似文献   
147.
环境中的多氯二苯并二(口恶)(口英)(PCDD_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_s)是当今最受重视的污染物之一,其中PCDD_s有75个异构体而PCDF_s有135个异构体,它们的毒性大小显著地依赖于氯原子的取代数和取代位置,由于这类污染物的低溶解度和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主要分布在土壤(85%)和沉积物(14%)中,只有1%进入空气、水和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中这类污染物代谢降解速度缓慢,从而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而鉴别这类污染物就成为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8.
生物陶粒流化床-污泥滤层脱氮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陶粒流化床-污泥滤层工艺对含氮有机废水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内可固着生长不受抑制的硝化菌种群,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3% ̄95%;三相分离区形成稳定的污泥滤层,可使总氮去除率得以显著提高;当HRT为1.5h,曝气量为0.25m3/h,BOD容积负荷为9.2~10.4BOD5/m3.d,总氮容积负荷0.65kgTN/m3.d条件下,可得到BOD5的去除率85%,总氮去除率74%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9.
微量营养物质对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向处理酸性葡萄酒蒸馏废水的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投加微量营养物质的试验,得出利用微量营养物质调控厌氧消化过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Fe、Ni、Co组合不仅能加快挥发性有机酸(VFA),特别是丙酸的降解速率,进而提高厌氧反应器的溶解COD去除率,同时,还有利于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快速提升和较强pH缓冲能力的形成。B族维生素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不大。Fe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for degradation of hydrophobic (HPO), transphilic (TPI) and hydrophilic (HPI) fraction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during UV/H2O2, UV/TiO2 and UV/K2S2O8 (UV/PS)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NOM were evaluated by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the specific UV absorbance (SUVA), 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organic halogen adsorbable on activated carbon formation potential (AOXFP) and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of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 (PARAFAC-EEMs). In the three UV-based AOPs, HPI fraction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and aromaticity was more likely to degradate than HPO and TPI,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SUVA for HPO was much higher than TPI and HPI fraction.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THMFP of HPO, TPI and HPI, a reduc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UV/H2O2 process, and the higest removal rate even reached to 83%. UV/TiO2 and UV/PS processes can only decrease the specific THMFP of HPI. The specific AOXFP of HPO, TPI and HPI fractions were all able to be degraded by the three UV-based AOPs, and HPO content is more susceptible to decompose than TPI and HPI content. UV/H2O2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THMFP and AOXFP under given conditions. C1 (microbial or marine derived humic-like substances), C2 (terrestrially derived humic-like substances) and C3 (tryptophan-like proteins) fluorescent components of HPO fraction were fairly labile across the UV-based AOPs treatment. C3 of each fraction of NOM was the most resistant to degrade upon the UV-based AOP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may provide the prediction about the consequence of UV-based AOP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NOM with varie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