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647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同汞暴露水平地区鱼组织中汞和硒及其它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了贵州汞污染地区和北京地区(对照)鱼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硒及其它多种元素的含量,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样品中汞的含量,并对汞和硒及其它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贵州和北京鱼样的绝大多数元素在肝脏和肌肉中的含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多是肝脏中的含量大于肌肉中的含量.贵州汞污染地区鱼肝中的汞含量要比北京的高25倍,而前者鱼肌肉中的汞含量也要比后者高5倍,但未发现两地鱼样中的硒存在类似的差异.对鱼组织中所测定的其它大部分元素未见两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汞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鱼组织中汞与硒的摩尔比值随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汞含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汞与硒的摩尔比值的变化趋势就大大减弱,并趋于某一较高的恒定值(约0.2).研究同一元素在鱼肝和肌肉中的相关性,仅发现溴、铷2个元素在鱼肝和鱼肌肉中有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在贵州和北京两地的鱼肝和肌肉组织中,虽然有不少元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贵州鱼肌肉的汞与硒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强,贵州鱼肝的汞与硒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在北京鱼组织中,仅鱼肝的汞与硒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鱼肌肉的汞与硒之间却未见有相关性存在.这一结果再次证实了汞暴露水平越高,硒对汞毒性的拮抗作用越明显.观察到的鱼组织中钾与钠,铯与铷等元素间显著的相关性可能与它们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有关.另外,在贵州和北京的鱼肌肉组织中均观察到铁与锌之间具有很强的线性正相关,这可用这2种元素在动物体中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间存在的拮抗作用来给予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2.
论我国用汞总量的削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比较了我国的用汞数量、世界汞的产量及用量的统计数据,从汞本身的污染危害性,我国用汞和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全球限汞、禁汞趋势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用汞总量亟待削减和削减的可行性。并以体温计行业为例,提出了我国削减用汞总量的具体建议:控制生产规模,慎批新建涉汞加工利用的生产项目,并逐渐淘汰生产规模过小的企业;充分运用法律和行政管理手段,逐渐提升对涉汞企业的要求,将最低环保门槛与择优审批相结合;严格限制某些含汞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大力推广替代产品和技术;组织对废弃产品中的汞进行集中回收和处置;修订和制订相关涉汞标准;制订我国涉汞行业的用汞削减规划和相应的产业调整计划,逐步限汞,最终禁汞。   相似文献   
143.
在褐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褐煤中汞的赋存形态 ,褐煤地下气化煤气中汞含量的变化及存在形态 ,以及气化工艺的影响 ;分析了地下气化过程中汞的析出及反应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汞在试验褐煤中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 ;褐煤地下气化煤气中汞含量随气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且主要以Hg0 (g)的形态存在 ;水蒸汽的存在会降低Hg0 (g)被其它气体氧化为Hg2 (g)的趋势 ;与地面气化及燃煤过程不同 ,煤地下气化产物中 ,气态汞占总汞比例低于 2 0 % ,明显低于地面气化及燃煤  相似文献   
144.
The solubility and potential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Cd, Cu,Hg, Pb and Zn) in two urban soils were studied by sequential andleaching extractions (rainwater). Compared to rural (arable) soils on similar parent material, the urban soils were highlycontaminated with Hg and Pb and to a lesser extent also with Cd,Cu and Zn.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rainwater leachates were related to sequential extractions and metal levels reported fromStockholm groundwater. Cadmium and Zn in the soils were mainly recovered in easily extractable fractions, whereas Cu and Pb were complex bound. Concentrations of Pb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were between two- and eightfold those in arable soils, indicatingthat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did not reflect the solidphases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inputs. Cadmium and Zn conc. inthe rainwater leachates were within the range detected in Stockholm groundwater, while Cu and Pb conc. were higher, whichsuggests that Cu and Pb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soil were immobilised in deeper soil layers. In a soil highly contaminatedwith Hg, the Hg conc. in the leachate was above the median concentration, but still 50 times lower than the max concentration found in groundwater, indicating the possibilityof other sources. In conclusion, it proved difficult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the mobility of metals in soils by sequential extractions.  相似文献   
145.
冬季降雪过程对城市大气气态汞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银栋  张巍  胡丹  王学军 《生态环境》2010,19(3):505-508
2009年降雪和非降雪期间对北京西北城区的气态总汞浓度进行了连续采样,比较了降雪期间、非降雪期间的气态总汞浓度日变化过程;降雪期间气态总汞浓度的降低和恢复过程。结果表明,降雪和非降雪期间大气气态总汞浓度的日均值有显著差异,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平均浓度为5.64ng·m^-3,非降雪期间的平均浓度为7.43ng·m^-3,前者约为后者的70%。降雪后约7h气态总汞浓度恢复到降雪前水平。研究中分析了气象因素(气压、风速、阵风速度、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于气态总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雪期间主要受到风速(r=-0.527)和阵风速度(r=-0.574)的影响;非降雪期间主要受到风速(r=-0.691),阵风速度(r=-0.726)和相对湿度(r=0.692)的影响,并且相对湿度的影响与风速的影响相近。降雪和非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日变化有所差异:非降雪期间气态总汞浓度在午夜和清晨较高,日变化趋势与相对湿度一致;降雪期间气态总汞的日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6.
研究了潮间带沉积物中的Hg向大气的释放,结果表明光照造成沉积物中的Hg快速向大气释放.光照8 h后,海泊河口和黄河口沉积物释放到大气中的Hg分别占58%和51%,其释放通量总体上遵循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前者在13:00~14:00达到最大值2 830μg/(m2·h),后者在12:00~13:00达到最大值73μg/(m2·h);海泊河口沉积物Hg的释放通量与大气温度、沉积物温度和光照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P<0.05)、0.98(P<0.01)和0.73(P<0.05),黄河口沉积物Hg的释放通量与大气温度、沉积物温度和光照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P<0.05)、0.80(P<0.05)和0.81(P<0.01),温度、光照对沉积物Hg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分析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同期采集了牡丹江、黑龙江沉积物作为对照,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初步评价了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松花江10个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0.029~1.317 mg·kg~(-1),均值0.183 mg·kg~(-1).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总汞含量均显著高于松花江干流的7个典型断面(P0.05).地累积指数(Igeo)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表明第二松花江3个典型断面沉积物汞污染程度为偏中度至重度污染,存在高度生态风险;松花江干流7个典型断面为轻度污染,具有较高生态风险.近10年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变化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现阶段第二松花江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下降,但松花江干流个别江段沉积物汞含量有所上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8.
混汞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应用历史悠久的提金方法 ,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使用 ,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汞污染。本文介绍了混汞法的流程以及汞的释放过程和释放因子 ;综述了应用混汞法提金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对由此引发的大气、水体、生物 (包括人体 )和土壤汞污染的研究现状 ,并讨论了采金地区的环境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49.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gold mining (ASGM) is the principal anthropogenic activity that globally contributes to overloading our environment with mercury. Although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l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s a crucial instrument to eliminate its use progressively, novel approaches to accelerate this difficult transition are welcome.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policy-making or improvement, fostering the enforcement of mercury elimin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focusing on the excluded 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gold miners and their dependents. We move forward wit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rtisanal and Small Mining topic, taking each SDG as a unit of analysis.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as a puzzle of four sets of pieces, namely: (1) social, (2) environmental, (3) economic, and (4) institutional, the paper offers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cision-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to accelerate the substitution of this heavy metal and develop sustainable futures for the ASGM communities. We conclude by proposing a pragmatic framework that synthesizes the means, actions, and ends to accelerate a sustainable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50.
基于过去20a全球森林植被中汞循环过程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荟萃分析法阐明全球主要森林类型中植被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汞在植被中浓度排序特征(以中值计)依次为凋落物(38.9ng/g)>叶片(24.1ng/g)>树根(18.5ng/g)>树皮(13.2ng/g)>树枝(12.0ng/g)>树干(3.1n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