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湘鄂赣三省粮食产业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历来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目前是我国南方15省(市)中主要的三个粮食调出省。该区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在我国粮食总量平衡和区域平衡的供需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向内陆推进,该区粮食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渝鄂湘黔接壤贫困山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渝鄂湘黔接壤地区是位居我国腹心,需要加快开发的重要贫困山区,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是关系本区域综合开发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其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优势资源市场导向综合开发和集约规模发展,突出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发展与旅游业和商贸业发展,加强新产品和名牌产品开发,组建生物医药和植物日化,精细化工等高技术产业,强化科学采矿和提高加工业水平。  相似文献   
93.
自然灾害对湖北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小锋 《灾害学》2007,22(2):109-113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机械化水平、自然灾害等。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主要自然灾害对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D生产函数深入分析了自然灾害对湖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未来稳定湖北省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4.
袁涛  刘胜祥  徐海洋  卢少飞 《四川环境》2006,25(3):31-34,54
基于梁子湖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2004年Landsat-TM影像遥感数据,在Erdas Imagine 8.5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获得了土地利用现状图,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耕地和水域是保护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近20年来,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面积都有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2320.816hm^2,减少比例达到11.78%,是面积减少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交通、水域用地有所增加,其中池塘面积变化最大,增幅达到213.4%,是面积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用地增加了551.18hm^2,增幅达到59.07%,是增长幅度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构建湖北西部绿色生态经济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林  涂建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334-336,344
在分析构建湖北西部绿色生态经济圈意义的基础上,探索了着力构建湖北西部绿色生态经济圈的思路:通过整合十堰、宜昌、恩施、神农架以及襄樊西部的保康、南漳等地的生态经济资源,打造秦巴山区绿色屏障和两江(长江、汉江)两库(三峡水库、丹江水库)清水长廊,建设中国中部地区的绿色生态经济圈。  相似文献   
96.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全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选取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旱涝等敏感性要素,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重要性要素。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明确各项评价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等级划分依据与命名原则,提出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湖北省分为5个一级区(生态区),11个二级区(生态亚区),25个三级区(生态功能区),为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湖北省兴山县污水处理厂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水厂自运行以来存在水量处理不足、运行费用过高、污泥污染等问题。本文综合考虑该水厂的现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水厂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优化方案,可为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及运行成本较高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优化及污泥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南水北调对湖北丹江口水库区土地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北省丹江口水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随着调水工程的实施,库区土地资源将受到深远的影响。以丹江口水库及其四周海拔低于200m的区域为研究范围,选用90年代初获取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图像为主信息源,运用目视判读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该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比例尺为25万分之一的遥感制图和计算机面积量算;在此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后本区土地资源的淹没损失、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宏观分析,进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湖北省农地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农地价值包括农地提供粮食、纤维等农副产品可计量的市场价值和提供开敞空间、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育环境、文化教育等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市场价值。科学、合理地评估农地价值,形成完整的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可缓解我国农地流失形势,为制定和实施农地生态管护政策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运用收益还原法及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湖北省不同类型农地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较为科学地评估出农地的整体价值,摸清农地资源的价值构成。研究表明,湖北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用地在内的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现值达2514.88×108元,相当于全省2004年生产总值的39.86%,是农地价值构成中无法忽略的重要部分。全省现有耕地资源总价值达11398.77×108元,目前无法进入交易市场或有效地通过交易机制实现的非市场价值有942.63×108元,占耕地总价值的8.27%;园地及水域用地的总价值分别为3715.27×108元和10192.81×108元,非市场价值的比例份额分别达13.64%和5.48%;现有林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达506.35×108元,折合林地非市场价值约6407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