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755篇
安全科学   355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748篇
综合类   2547篇
基础理论   627篇
污染及防治   160篇
评价与监测   235篇
社会与环境   516篇
灾害及防治   2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Large cooking oil pool fires, occurring in industrial oil cookers, present a severe hazard to food processing plants due to their size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hot oil involved. This paper reports a series of full-scale fire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a large industrial oil cooker mock-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cooking oil pool fires and the effect of oil depth and hood position in the oil cooker on fire growth were studied. The use of water mist for extinguishing large oil pool fires and their extinguishing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pressure an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mist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oking oil underwent a substantial expansion in volume during heating. The fires developed quickly once the oil auto-ignited. The fire growth rate was affected by the oil depth in the pan and the hood position in the oil cooker. The water mist fire suppression systems effectively extinguished large cooking oil fires and prevented them from re-igniting. Their extinguishing performance was determined by the type of water mist system, discharge pressure and hood position in the oil cooker.  相似文献   
162.
本文介绍了我国表面处理业发展现状、特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专业园区(表面处理工业园)的形式实施表面处理行业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措施,提出将涉及表面处理工艺的企业纳入园区统一管理,对规范表面处理行业的几个基本要素,即运营模式、收费模式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3.
甘肃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风险主要受耕地生产潜力、播种面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政策保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甘肃省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在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类风险因素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应是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4.
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的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经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秋冬季节蝗卵的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蝗卵基数和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的变化。通过上述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年9月和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与发生面积拟合较好,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5.
农业旱灾监测中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壤水分是农业干旱监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文章全面回顾了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土壤水分遥感反演进展,重点讨论了符种反演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光学遥感中,热惯量法和作物缺水指数法可分别较好地应用于裸露地和作物覆盖地的土壤水分监测;距平植被指数、植被条件指数采用了植被指数因子实现农业旱情监测,温度植被指数、植被供水指数和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同时考虑了作物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微波遥感被认为是当前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主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对土壤粗糙度和植被敏感;被动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低,重访周期短,对大尺度农业旱灾监测具有较大潜力。为提高农业旱灾监测巾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精度和效率,采用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结合可能是较为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6.
深圳地铁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与第三方监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讨论如何确保地铁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的基础上 ,给出了深圳地铁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的概念 ,详细阐述了第三方监测的目的、作用、管理体系、实施内容和工作程序 ,论述了第三方监测与业主、承包商、监理之间的关系。深圳地铁建设的实践表明 ,第三方监测是业主确保地铁施工影响区环境安全的有效管理模式 ,在地铁建设中极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7.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旨在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本文从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实际土地开发整理的情况分析,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进一步呼吁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目标加强重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以利于土地经济和土地生态的均衡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8.
青藏高原与东南沿海区域联合发展旅游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差异等原因,导致我国东西部区域间发展出现明显的差距,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要各抒所长、互助互补、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文章就青藏高原与东南沿海地区实现跨区域联合发展的背景、影响因素、对策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9.
南充市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分析南充市农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合理利用农地提出了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原则、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0.
塔里木河中游段治理中的牧区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游段河水近一半21×108m3被人为的散失,造成下游河水所剩无几,致使尾闾台特玛湖干涸。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将中下游段两岸的农牧民迁出,实现人为耗水为零。近期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积极开展牧区水利建设,改变牧业生产方式,集中高效利用塔河水资源,发展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牧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