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地对洪水灾害进行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措施的理论基础和前提,也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评估指标,评估方法,遥感和GIS三个方面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概括了目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经济损失的新方法,并在研究现状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2.
风景区的生态风险评价有助于指导其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和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峨眉山风景区生态风险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在RS(Remote Sensing,遥感)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2015年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结合DEM、遥感影像数据,从自然灾害和人类干扰两方面分析生态风险,依据生态风险度量原理,通过计算风险发生概率和生态易损性求得生态风险值,利用克里金插值法求得峨眉山风景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峨眉山风景区综合生态风险值较小,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其贡献率高达89.9%;人类干扰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贡献率为10.1%.自然灾害中,干旱、地质灾害对风景区的影响较大,贡献率分别为40.9%、49.3%.②峨眉山风景区综合生态风险呈条带状分布,越往东综合生态风险值越大,自然灾害风险空间分布与其基本一致.综合生态风险高风险区聚集在万年寺、清音阁、神水阁景区,景区东部黄湾乡旅游镇属于人文风险高风险区.研究显示,峨眉山风景区综合生态风险主要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存在带状分异的空间规律.   相似文献   
83.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土壤侵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的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土壤侵蚀问题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其次,利用遥感(RS)、GIS技术提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信息;然后,在GIS系统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以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区域为例,进行了土壤侵蚀估测方法的应用,并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2)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所占面积比例为67.51%,中度以上侵蚀仅占面积的1.46%;(3)土壤侵蚀受坡度、地貌影响明显,中度侵蚀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区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上以及坡度在大于25°的阳坡地带。  相似文献   
84.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以及对铁路修建前后景观指数的计算,分析了铁路修建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工程对沿线小范围的景观格局影响较大,对沿线较大范围的景观格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5.
“ 3S ”技术在关中地区秸秆焚烧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应用“3S”技术是遥感监测向“业务化、定量化、系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3S”技术中的RS可进行实时火情动态监测、GPS可用于火点的快速查找和检验遥感监测的定位精度、GIS可用于制作精细化火情地理信息产品。通过对MODIS遥感资料的通道特性和光谱特征分析,指出“3S”技术可以作为秸秆焚烧动态监测资料的处理流程和量化判识指标。实例证明了2004年在关中地区进行的麦秸秆焚烧监测应用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86.
基于RS、GIS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遥感(RS)信息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结合其他实地监测和统计数据,采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为城市绿地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定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RS和GIS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RS和GIS一体化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包括应用领域、应用范围、应用特点和应用技术方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8.
周旋  刘艳中  陈勇  安志宏  张祚 《环境工程》2016,34(9):134-139
科学合理地开展矿区环境质量评价,能高效指导矿区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根据辽源市矿区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矿区环境影响识别分析,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矿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rc GIS为操作平台,选用双尺度网格法开展了矿区环境质量评价与分级,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研究区的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将遥感与双尺度网格法相结合既能快速识别环境影响因素,提高评价的效率,也能在保证评价结果精度的同时,减少评价工作量。研究表明:辽源市矿区环境质量等级为"差"和"中"的区域集中在开采规模大、造成地质灾害严重且靠近人口密集区的煤矿和金矿开采范围内,应在管理上加强环境监管,治理上加快复垦进度,方向上探索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GIS支持下我国干旱区草地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遥感与GIS为支撑技术,以干燥度为干旱指标,并以此提取草地的动态变化,分析1995-2000年的中国干旱区草地动态变化状况.研究表明:草地面积减少5 49×104 km2,主要表现在低覆盖度草地面积的大量减少,草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是转变成耕地,城镇占用,及草地类型间的转换,并且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的变化以变耕地为主,主要是受人口的压力;草地的退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度放牧、盲目开垦耕地所致,而草地资源为我国西部、北部主要资源,这种草地的退化将造成我国北方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退化.草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与人为动力为主.草地面积的减少及覆盖度的降低对中国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吉林西部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西部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修复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已往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该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即保证植物正常、健康生长,同时能够抑制土地沙化、碱化,乃至荒漠化发展所需的最小水资源量.采用统计年鉴资料,并利用TM卫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修正,计算出了农田、草地和林地面积.分别采用面积定额法、水量平衡法、潜在蒸散量法求得农田、草地和林地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60.698亿,42.942亿和32.852亿m3.通过供需水平衡分析,得出该区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为136.492亿m3,尚缺水19.25亿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