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比值法对1:2000彩红外航空胶片透射密度值进行修正,并与运河水质污染参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提出了水质有机污染参数的最佳影象探测密度,建立了相关模型。根据航片密度值估算了苏南大运河水质有机污染参数。结果表明,利用彩红外航片进行大范围水污染遥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土壤中石油类检测前处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选择振荡提取和浸泡提取两种前处理方法,采用红外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考察了两种提取方法对土壤样品测定结果的影响,推荐振荡提取时间为9h,振荡频率为150次/min;推荐浸泡提取时间为16 h.  相似文献   
53.
地表水中石油类红外法与紫外法测定结果的比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进行了红外光度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油样、闽江干流水样和内河水样中石油类的比对试验 ,试验表明 ,两法所测结果相差较大 ,以红外法所得结果较符合水体实际情况 ,提出了红外光度法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4.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明了一种利用GASMET FTIR Dx4020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可以定性定量25个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以苯系物中各单组分物质为例,方法检测限为11 ~4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4% ~ 6.6%,加标回收率为98% ~ 109%,在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但对苯系物混合物定量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55.
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红外光度法测定石油类的原理,对影响数据的关键因素(如仪器校正系数、试剂、空白试验、方法检出限以及准确度的核查等)进行了讨论,对规范石油类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以表达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6538镍钴转运酶NiCoT基因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NiCoT作为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镍废水.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pH为4~9时有比较好的吸附效果,30 min就达到了吸附平衡;基因工程菌对Ni2 的富集容量比原始宿主菌有很大的提高,最大平衡富集量从3.76 mg/g增加到11.33 mg/g,增幅达3倍多,溶液中Ni2 的最大去除率也从原来的35.62%增加到91.23%;Cu2 、Cr6 、Zn2 等的存在对吸附没有很大的影响.镍进入细胞内后与羟基和酰胺基团发生结合,蛋白类物质和含羟基类物质在细胞内富集镍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基因工程菌转接10、20、30、40、50次,重组质粒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基因工程菌对镍的富集能力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采用傅里叶中红外光谱对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污泥胞内糖原物质进行了表征,并将污泥样品与糖原标样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确认糖原物质在1020 cm-1峰附近有较明显的特征吸收贡献.因此,采用红外光谱945~1150 cm-1区域内的吸收光谱数据,结合测得胞内糖原的含量,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建立了污泥红外光谱与糖原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偏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测量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其相关系数达到0.921.  相似文献   
58.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吸附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附处理是红外法测定石油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对吸附柱法和振荡吸附法进行对较,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质量浓度为0.560 mg/L~145 mg/L的水样,振荡吸附法吸附效率高于吸附柱法.振荡吸附法还具有操作时间短、硅酸镁耗量低、对操作人员危害性小、样品可批量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59.
通过红外光度法测定,根据土壤中石油类检测方法前处理的时间不同,得出如下结论:用四氯化碳萃取时,震荡的适宜时间为14~18h。  相似文献   
60.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火灾科学》2005,14(3):150-153
对混凝土在火灾条件下的热像平均温升、抗压强度、超声波速和损伤深度进行了检测,获得了混凝土热像平均温升、抗压强度、超声波速和损伤深度随着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对影响混凝土热像平均温升和超声波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程度的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