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357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宋扬  汪晓军 《化工环保》2008,28(1):54-58
采用絮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的洗涤剂生产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各种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根据实际废水的水质情况,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PAC最佳加入量为0.3g/L,经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为42.3%;Fenton试剂氧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n(H2O2):n(Fe^2+)=0.5、H2O2加入量为7mmol/L、反应时间为2h,不调节废水初始pH,经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后COD去除率为70%以上。经絮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后,废水COD由1950mg/L降至240mg/L,总的COD去除率为87.7%,废水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62.
针对五里湾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细菌含量高、成垢离子含量较高的特点,文章通过对pH值、除铁剂、絮凝剂、加药间隔时间进行优选,得出适宜的絮凝条件:pH值为7.5、除铁剂加量为40mg/L,无机絮凝剂加量为40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1.0mg/L、加药间隔时间为30s。分析了处理前后的水质,并进行了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SY/T5329—94中回注水水质标准,并且水质稳定,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763.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具有絮凝特性的絮凝菌株F2和F6,絮凝率在80%以上.为了提高絮凝菌的絮凝效果,利用F2和F6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首先对菌株F2和F6进行药物抗性遗传标记选择,然后分别对融合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融合子进行絮凝测定.实验结果确定了F2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F6具有新霉素抗性,青霉素敏感试验中,最适浓度分别为F2为0.6 U/ml.、F6为0.1 U/mL,得到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及融合子;经絮凝试验验证,数株融合子表现出产絮特性,但絮凝效果与亲本菌株F2和F6相当.  相似文献   
764.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笔者随同江苏省地震救援队即赴重灾区北川县城实施救援。在救援期间所获取的现场资料基础上,对该次大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进行了探讨。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11度;10~11度重灾区主体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呈北东方向展布。龙门山断裂带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其运动方式为逆冲兼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所处的特殊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灾害非常严重,致使此次地震的震害更具毁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65.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