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319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455篇
综合类   1072篇
基础理论   18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Kapok fibers have been acetylated for oil spill cleanup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s of raw and acetylated kapok fiber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ithout severe damage to the lumen structures, the kapok fibers were successfully acetylated and the resulting fibers exhibited a better oil sorption capacity than raw fibers for diesel and soybean oil. Compared with high viscosity soybean oil, low viscosity diesel shows a better affinity to the surface of acetylated fibers. Sorption kinetics is fitted well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and the equilibrium data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acetylated kapok fiber can be used as the substitute for non-biodegradable oil sorpti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02.
活化温度对SCAC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污泥-玉米芯活性炭(SCAC)制备过程中,活化温度对副产物(热解气和热解油)生成规律的影响。热解气和热解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SCAC的产量逐渐降低,热解气与热解油的产量则随之增多。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气的主要成分均为H2和CO2,热解气中H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O2则相应降低。此外,热解气中CH4的含量也会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而略有提高,说明较高的活化温度更有利于热解气的资源利用。热解油组分较为复杂,每个温度条件下的液态产物都包括上百种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苯类,酚类,腈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酸,酰胺,酯类,甾体,醇,酮以及其他类共14大类型,其中以有机酸、腈类和甾体类有机物含量居多。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有机酸和多环芳烃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当活化温度升高至650℃以上时,甾体类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红球菌在石油烃类物质降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球菌属是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重要微生物之一。由于红球菌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底物环境,具有极强的有机溶剂耐受性和很宽的降解谱,同时它们还能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和改变细胞表面组成结构来提升自身对于疏水性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红球菌在石油污染物降解及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近年来在红球菌降解石油烃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红球菌适应疏水性环境的机制、石油烃中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降解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成品油库汽油装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油库油气回收改造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组成、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环保检测的相关事项,并分析了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经验对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生产清洁油品被列为中国“十二五”炼油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中“渣油加氢”是生产清洁油品的重要技术路线,也是环境监理关注的重点。以某石化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为例,从“六监一管一协调”八个方面着手,结合项目的环评文件、批复文件、环保篇章、施工方案等,明确初步设计、施工期、试生产三个阶段的环境监理重点,对新建18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的环境监理开展深入研究,为国内深入开展类似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出台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油泥成分复杂、严重污染周边环境且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采用三相离心分离工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含油污泥处理的最佳条件。添加分离剂能够改善油泥分离性能,提高油泥温度能够改善油泥流动效果,摸索出油泥离心分离的最佳时间和离心速率,并对分离后的三相物质进行物性检测。该工艺处理含油污泥可以有效的回收原油,处理后固相减量75%,实现含油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对某些油库消防系统存在的阀门泄漏、冬李稳高压系统投用、消防自动设施故障、泡沫液失效、设计规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从施工质量、隐患整改、消防演练、维保检测4方面进行预防,保证消防系统在扑灭初期火灾时效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8.
河道溢油事故已成为内河道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对社会、经济和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建的水上项目必须通过溢油风险评价来分析项目建设投产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目前溢油风险评价尚无统一的方法,且风险分析不够深入。本文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油膜动力学模型及统计学等理论,明确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源强、事故概率、溢油油膜影响范围、风险应急时间以及水厂吸水口关闭时间等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河道溢油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09.
目前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甘肃庆阳地区某油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论述了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旨在技术上推动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10.
加油站等每天都有大量油气散发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能源,油气回收已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重点对2010年全市油气回收验收监测及2011年抽测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概述了广州市油气回收治理现状,并着重对关键性指标的不达标成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