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利用沸石负载羟基氧化铁作吸附剂对六价铬进行吸附和解吸附实验。探讨了沸石负载羟基氧化铁对六价铬的吸附机制和固体浓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的用量从0.05g增加到0.2g时,在实验条件下,六价铬的吸附量从27999.493μg/g降低到8930.610μg/g,吸附剂对Cr6+的吸附存在明显的固体浓度(Cs)效应。吸附滞后角随着Cs的增加而减小,吸附反应的可逆性增大。将实验数据分别用Lang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进行拟合,发现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吸附反应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82.
本论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重金属镍(Ni2+)离子在海泡石上的吸附行为和机理,考察了平衡时间、pH值、离子强度、腐殖酸、背景电解质阴、阳离子等水化学条件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Ni(Ⅱ)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达到平衡.Ni(Ⅱ)在海泡石上的吸附受体系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很大,在酸性条件下,主要吸附机理是外层络合和离子交换,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的吸附机理是内层络合.背景电解质阴、阳离子对Ni(Ⅱ)在海泡石上的吸附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低pH值下,腐殖酸在海泡石上吸附后形成了新的表面络合物而增强Ni(Ⅱ)的吸附,而在高pH值的条件下,腐殖酸存在于吸附体系时,Ni(Ⅱ)的吸附量明显小于Ni(Ⅱ)/海泡石吸附体系.本为的研究结果为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的危害评估和有效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3.
利用改性凹土与聚氨酯原料混合发泡,制备复合载体,对微污染河水的NH4+-N和TOC的去除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NH4+-N、TOC的去除存在着明显的时段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出水NH4+-N、TOC的去除效率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改性后凹土制备的复合载体对NH4+-N、TOC处理能力得到提高,NH4+-N去除率从37.50%提升到75.10%;TOC去除率从15.34%提高到36.15%。  相似文献   
84.
选择由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经350-500℃热裂解制成的生物质炭,研究生物黑炭对水溶液中Cd2+和Pb2+的吸附特性,分析了pH值、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生物质炭粒径和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Cd2+和Pb2+的吸附约10 min即达平衡;3种生物质炭对Cd2+和Pb2+的等温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玉米秸秆炭对Cd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远大于小麦秸秆炭和花生壳炭;在生物黑炭投加量为150 mg(6 g.L-1)时,3种生物黑炭对溶液Cd2+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玉米秸秆炭对溶液Pb2+的去除率达90.30%,而小麦秸秆炭和花生壳炭的去除率仅为52%和47%,玉米秸秆炭有望成为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的新型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5.
干旱胁迫过程中外源钙对忍冬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曹建华  余龙江  栗茂腾  廖金晶  甘露 《生态环境》2010,19(10):2291-2296
以不同浓度Ca2+对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忍冬进行化学调控,研究外源Ca2+对干旱胁迫处理下忍冬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光合速率的影响,以探讨外源Ca2+对缓解干旱胁迫下忍冬光合作用下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忍冬的正常生理代谢明显受到抑制,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光合速率分别降低到0.4 mg·g-1、0.06~0.1 mg·g-1、0.8 mg·g-1、0.25 u.mg-1和12~14μmol·m-2.s-1;当施入钙离子后,干旱胁迫对忍冬的伤害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并在最大程度上稳定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并能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显著减少。说明外源Ca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干旱胁迫导致的Ca2+亏缺,使植物维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稳定细胞膜结构,维持体内离子吸收平衡,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并保护光合结构。  相似文献   
86.
镁碱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水解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炳成  黄伟  李凤成 《生态环境》2010,19(10):2344-2348
研究了镁碱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研究地点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疏勒河中游昌马洪积冲积扇缘。从10个具有不同镁碱化程度的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30个,测定了土样的pH、镁碱度、Mg2+/Ca2+、HCO3-+CO32-、钠碱度、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精氨酸氨化率、β-葡萄糖苷酶、磷酸酶、蛋白酶-casein、蛋白酶-BAA、脲酶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pH和钠碱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和镁碱度、Mg2+/Ca2+、HCO3-+CO32-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9和0.72。镁碱度和Mg2+/Ca2+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精氨酸氨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6.4-18.5 g·kg-1、0.28-1.20 g·kg-1、23.1-351.9 mg·kg-1、0.37-2.52%、0.77-1.83μmol.g-1.d-1,和Mg2+/Ca2+之间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2、-0.50、-0.59、-0.62、-0.65。β-葡萄糖苷酶、磷酸酶、蛋白酶-casein、蛋白酶-BAA、脲酶的变化范围分别是6.68-27.79μmol.g-1.h-1、7.03-25.99μmol.g-1.h-1、0.11-0.76μg.g-1.h-1、0.05-0.48μmol.g-1.h-1、0.07-0.61μmol.g-1.h-1吗,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73、0.71、0.78、0.87、0.81,和Mg2+/Ca2+之间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9、-0.58、-0.60、-0.56、-0.54。可见,镁碱化会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微生物生物量变小、微生物活性降低、水解酶活性低下,镁碱化是导致土地生产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俞姗姗 《环境科技》2008,21(5):31-34
采用提拉法和电沉积法制作Ti/SnO2+Sb2O3/β-PbO2阳极,通过SEM扫描、XRD分析和极化曲线测定表征具有良好结构和催化性能。利用该电极氧化靛红水溶液,表征Ti/SnO2+Sb2O3/β-PbO2电极氧化机理,阳极氧化以[·OH]氧化有机物,次级氧化以阳极生成的活性相对差、寿命较长的H2O2,O3氧化有机物。Ti/SnO2+Sb2O3/β-PbO2阳极氧化有机物是湿式氧化费用的30%~50%,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电力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故障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运行设备中提取波形用于诊断其相关故障的诊断方法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由于现场采集波形的数据往往过于庞杂,不利于切中关键的故障特征,在研究用现场录波进行故障诊断前,首先要研究如何对实际采集的波形数据进行简化的方法。本文通过编制C++程序,对故障录波简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故障波形不同简化效果的对比说明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减少波形特征损失的结合点的选取。  相似文献   
89.
考察了微波-活性炭联合处理技术对模拟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和Cd2+的去除效果。对于100 mL浓度为1 0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活性炭用量为10 g时,新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99%;采用700 W微波对吸附亚甲基蓝的活性炭辐射10 min进行再生并回用,经微波辐射再生10次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68%,未经微波作用反复使用10次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85.41%。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有效地减缓了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下降速率,实现了活性炭再生和反复使用。在吸附过程中,Cd2+使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略有下降,而共存的亚甲基蓝则促进了活性炭对Cd2+的吸附,对新炭和再生后活性炭物理化学特性的表征证明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对Cd2+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白菜叶渣对锌离子的吸附作用,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以酸碱处理后的废弃白菜渣为原材料,获得加人量(X1)、浓度(X2)、时间(X3)、pH(X4)和温度(X5)各单因素对Zn2+的最佳吸附点,再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白菜渣吸附Zn2+的条件进行优化,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吸附等温线与动力曲线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当加入量0.2g、浓度2mg/L、吸附时间5h、pH为4以及温度20%时,吸附达到最大95.08%,验证所测最大吸附率93.89%,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对比实验说明白菜渣对Zn2吸附效果要优于活性炭。25℃和35℃时的等温线的拟合结果表明,白菜渣对Zn2+是物理化学共同吸附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