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3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412篇
废物处理   215篇
环保管理   391篇
综合类   947篇
基础理论   94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82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根据华威风电场2008年4月1日-2009年3月31日一整年的测风仪测风资料,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详细地计算和分析,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价,为当地的风能开发提供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02.
Understanding the efectiveness of nat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s is important for control policy design to improve the future air quality in China.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ectiveness of major national control policies implemented recently in China through a modeling analysis. The sulfur dioxide(SO2) control policy during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period(2006–2010) had succeeded in reducing the national SO2emission in 2010 by 14% from its 2005 level, which correspondingly reduced ambient SO2and sulfate(SO4 2) concentrations by 13%–15% and 8%–10% respectively over east China. The nitrogen oxides(NOx) control policy during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period(2011–2015) targets the reduction of the national NOx emission in 2015 by 10% on the basis of 2010.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such a reduction in NOx emission will reduce the ambient nitrogen dioxide(NO2), nitrate(NO3), 1-hr maxima ozone(O3) concentrations and total nitrogen deposition by 8%, 3%–14%, 2% and 2%–4%, respectively over east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mission standards for power plants will further reduce the NO2, NO3, 1-hr maxima O3concentrations and total nitrogen deposition by 2%–4%, 1%–6%, 0–2% and 1%–2%,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r-provincial impacts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hich indicated the need to implement joint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03.
基于2012年江苏省10家典型燃煤电厂相关数据,分析了影响烟气中汞(Hg)排放浓度的因素。其中电厂负荷、烟气净化设施、燃烧炉类型等会直接影响烟气中Hg的排放浓度,而原煤中Hg的含量与烟气中Hg的浓度没有直接的关系。通过模型对江苏省现有300 MW以上燃煤电厂Hg排放量进行了估算,2012年Hg排放总量约为7.307 t。通过反距权重插值进行分析,发现在区域分布上江苏省整体呈现出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长期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的稳定,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监理工作是将生态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必然要求。以抽水蓄能电站为实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理方案,将生态环境监理要点落实到施工建设当中,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以阿右旗风电场为例,综述了对风力发电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内容,旨在为以后的风力发电场施工期环境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燃煤电厂可凝结颗粒物的测试与排放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裴冰 《环境科学》2015,36(5):1544-1549
建立了固定源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采样-分析方法,开发了CPM采样配件,与EPA Method202方法进行比对后应用于燃煤电厂.结果表明燃煤电厂CPM排放均值为(21.2±3.5)mg·m-3,同步使用国标方法测得的FPM为(20.6±10.0)mg·m-3;高效除尘器可有效降低FPM的排放水平,但对CPM无太大影响.高效除尘改造后CPM对TPM的贡献将有所提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CPM中冷凝液贡献了68%,滤膜为32%,有机组分较少,为1%.  相似文献   
107.
赵艳辉  赵阳国  郭亮 《环境科学》2016,37(3):1156-1162
为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处理经预处理后剩余污泥的可行性以及不连续供电能力,采用双室MFC,以剩余污泥热处理上清液为基质进行启动和运行,通过改变电池阴极电子受体而导致电势差变化来监测其产电的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以氧气作为阴极电子受体148 h后启动成功,最大输出电压0.24 V,将阴极电子受体换为铁氰化钾时,能获得0.66 V的最大输出电压和4.21 W·m~(-3)的最大功率密度.当将阴极电子受体分别替换为氧气或者开路,又转换为铁氰化钾后,电池输出功率恢复迅速,电池对有机物去除效率基本不受影响,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去除效率分别达70%和80%.本研究表明,利用预处理剩余污泥进行MFC处理和产电是可行的,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同时MFC可以实现不连续供电.  相似文献   
108.
上海崇明地区大气分形态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舒  高伟  王书肖  张磊  李智坚  王龙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6,37(9):3290-3299
2014年3月~2015年2月对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的气态零价汞(GEM)、活性气态汞(RGM)和颗粒态汞(PBM)分别进行了为期1a的连续监测.GEM、RGM和PBM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75±1.13)ng·m~(-3)、(13.39±15.95)pg·m~(-3)和(21.89±40.42)pg·m~(-3),明显高于对应北半球背景值浓度.GEM浓度在夏季最高(3.65 ng·m~(-3)),受自然源排放影响较大,秋冬季较低,受人为源排放影响较大;RGM浓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主要受风速风向的影响;PBM浓度在秋冬季节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受秋冬季节较多的细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影响.GEM和PBM浓度均夜间较高,白天较低,主要受空气气团混合作用影响.RGM浓度在下午较高,主要是由于GEM在下午的光氧化作用加强,利于RGM的生成.GEM和PBM浓度在偏西风向上浓度较高,受上海、江苏等地人为源排放影响较大.RGM浓度在东南风向上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方向,这是因为RGM主要来源为人为排放,其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大,东南风向上平均风速较小,持续的弱风及停滞的空气不利于RGM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9.
2015年干季佛山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1-23日,广东珠三角佛山地区出现了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利用佛山地区顺德、禅城、三水3个站点风廓线雷达、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研究了这次重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形成这次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是近地层偏南风和偏北风对峙导致水平风速减小,大气水平输送能力变差;持续时间长且强度达到3℃·km-1的强逆温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800 m以下超过90%的高相对湿度造成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显著.2持续时间长且比较深厚的小风层是造成这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小风层厚度是预报空气质量变化的较好工具.与地面风速相比,PM2.5浓度与小风层厚度的相关系数最多能提高0.36,且具有较长的预报时效.佛山地区小风层的风速阈值为3.8 m·s-1.3这次污染过程存在两种不同的污染形成机制,污染前期(21-23日中午)主要以本地污染物累积为主,污染后期(23日下午)下风向地区(三水)的污染主要是受上风向地区(顺德和禅城)的污染输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吴蒙  罗云  吴兑  范绍佳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2):4458-4466
利用佛山地区2013年12月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得到的垂直风温资料和相应逐日AQI资料、逐时PM_(2.5)浓度资料,研究了佛山地区大气边界层垂直风温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佛山地区干季持续存在的逆温结构是导致PM_(2.5)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干季污染日近60%的最低逆温层高度低于1000 m,而非污染日低于1000 m的最低逆温层仅占36%,污染日佛山贴地逆温频率高达31.2%.逆温层出现高度较低,将污染物压缩积累在贴地层大气中导致污染较重.在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佛山地区的边界层结构演化非常典型,最大边界层高度和最大边界层通风量表现出了显著相关,污染日日平均边界层高度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多数时候不足500 m,最大边界层高度则大部分小于1000 m,日平均边界层通风量主要分布在500~1500 m~2·s~(-1)之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不足300 m~2·s~(-1),最大边界层通风量大部分处于1500~5000 m~2·s~(-1)之间,导致污染物始终聚集在较低的大气边界层内,使得PM_(2.5)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污染水平.佛山地区风场存在显著的3层结构,较小的底层风速意味着大气的输送和扩散能力较弱,高度较低的中层使得污染物进一步被压缩累积在大气底层,垂直风场的不稳定性使得污染日佛山地区局地回流活跃,回流(RF)指数极小值多分布在0.2~0.4之间,污染日RF指数普遍小于非污染日,垂直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被显著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