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283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82篇
综合类   521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反渗透预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渗透是当今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为了满足反渗透膜对水质的要求,原水进入膜之前必须进行妥善的预处理,本文详细探讨了反渗透装置之前的各种预处理技术,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942.
物元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布点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物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物元分析目前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3.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将成为我国各省(市)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和21世纪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磐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我国的循环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由于我国区域间在国土规模、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必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在构建评价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的测度,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一方面,我国各省(市)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我国不同水平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地区中,循环经济发展能力较弱的地区处于控制地位,反映了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仍然任重道远.尽管我国目前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仍面临着一些障碍,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44.
常德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常德市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常德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5.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最低检出限、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位、监测频次、超标污染物等方面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46.
城市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模糊优选模型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根据城市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模糊性,提出了一种模糊环境条件下的模糊聚类与模糊识别理论模型,并且在山东省肥城等市成功应用。结合统计方法确定出的大气监测优化点位,不但具有代表性和整体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快速准确地、最大范围地反映出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大气污染扩散规律、污染源分布特点、污染气象及地理位置特征,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47.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大系统理论,分析区域性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大系统(FREES)的结构与原理。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将森林资源、森林环境和林业经济三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基于ε-约束法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及包含各子系统的目标函数模型、约束条件模型和关联模型在内的FREES大系统分解-协调优化模型。然后,将该模型用于江苏省FREES可持续发展优化问题,得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48.
Renewable and hybrid energy systems (HESs) are expanding due to environmental concerns of climate change, air pollution, and depleting fossil fuels. Moreover, HESs can be cost effective in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current methods for designing optimal HESs. The survey shows these systems are often developed on a medium scale in remote areas and stand-alone, but there is a global growing interest for larger scale deployments that are grid connected. Examples of HESs are PV–wind–battery and PV–diesel–battery. PV and wind energy sources are the most widely adopted. Diesel and batteries are often used but hydrogen is increasing as a clean energy carrier. The design of an efficient HES is challenging because HES models are nonlinear, non-convex, and composed of mixed-type variables that cannot be solved by 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methods. Alternatively, two types of approaches are typically used for designing optimal HESs: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and metaheuristic optimization methods.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limited in view of human intervention that makes them tedious, time consuming, and error prone. Metaheuristics are more efficient because they can handle automatically a range of complexities. In particula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O) metaheuristics are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 optimal HES because HES models involve multiple obj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such as cost, performance, supply/demand management, grid limitations, and so forth.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energy research community has not fully utilized state-of-the-art MOO metaheuristics. More recent MOO metaheuristics could be used such as robust optimization and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949.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抽出处理优化方法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姜烈  何江涛  姜永海  刘菲 《环境科学》2014,35(7):2572-2578
以北京某场地生活垃圾填埋场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针对抽出处理技术,利用遗传算法(GA)和模拟退火法(SA)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羽治理区中布置18口备选井方案进行优化.优化目标函数最小化治理成本,确定最佳井数及其井的位置和抽水速率,同时达到在100 d内将研究区硝酸盐浓度降低至10 mg·L-1的治理目标.GA优化结果为8号井优化抽水速率为155 m3·d-1,14号井优化抽水速率为10 m3·d-1.SA优化结果为8号井优化抽水速率为82 m3·d-1,14号井优化抽水速率为39 m3·d-1.基于GA和SA优化抽水速率,硝酸盐总量去除率分别为76.89%和84.92%.优化结果说明,最佳井的位置应位于硝酸盐污染羽中游及中下游的中轴线上,且中游抽水速率比下游要大.两种优化算法对比表明SA优化系统治理成本比GA节省6.8%,且波动性小,更收敛.  相似文献   
950.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赵勇胜  孙超  秦传玉  于凌 《环境科学》2014,35(10):3775-3781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