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western reg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base of energy in China. The average per capita possession of fossil energy in the west is twice that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how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ffects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the energy input-output table of western China was designed and compiled. Combining multiobjective planning techniques, setting energy-sa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laborer's income growth as the goals, setting basic input-output relations,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labor as the constraints,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of western energy input-output wa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western China show that: with technology and product price remaining unchanged,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a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GDP by 2.7%, at the same time ensuring the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GDP and laborer's income of western region in excess of 8%. It indicates that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accomplishing the aim of energy saving. Finally,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four angles, such as industrial chain and financial policies, were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52.
橙色GDP及其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在分析我国工伤事故发生和演变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率(以GDP为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橙色(安全预警色)GDP的概念和内容,并进行初步论证.认为橙色GDP应成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标志之一,也可以作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统筹失调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53.
目前我国关于死亡事故的赔偿标准一是太低,二是标准不一致.由此产生的后果不仅使私了现象增多,增加了社会隐患而且怂恿了极个别肇事者采取故意至受伤者死亡的手段来减少自身的赔偿损失,严重危害了基本的人性道德标准.本文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损失赔偿理论"的新思路,即针对死亡者因生命丧失带来的三大损失提出了科学的赔偿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使死亡赔偿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4.
Anthropogenic metal cycle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flows and stocks of seven important industrial metal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mainland China for several years in the dynamically changing decade of 1994–2004. One-year snapshot cycles are provided for chromium, nickel, and silver. For copper, zinc, lead, and iron, multiple-year cycles have been completed; they demonstrate that the flows of these metals into use in China doubled between 2000 and 2004. Although the Chinese per capita flows from production to disposal are mostly shown to be below the global average rate, they are increasing or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dramatically. The metal resource efficiency is evaluated for several indicators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these metrics for China are also below the global average values. The research quantitatively illustrates that China’s metal cycles may pose significan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in terms of their magnitudes and potential for growth.  相似文献   
55.
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省36年主要年份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应年份人均GDP统计数据,对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取相关能耗指标(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云南省单位GDP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呈类似于EKC的倒U型曲线,且当今曲线已过转折点,单位GDP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将持续下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倡导"循环经济"、"绿色GDP"等,使曲线走势向更加良好、完善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56.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04年和2014年各县统计数据,采用ESDA、重心迁移、GWR等方法对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并分析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的空间异质性及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4~2014年,全国各县域粮食的人均占有量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人均粮食占有量的重心在10a间由西南向东北转移,且南北方向迁移的幅度大于东西方向迁移的幅度。2004年全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冷热点分布相对分散,东北地区是全国唯一的热点区,冷点区分布在沿海地区,2014年热点区相比于2004年有所缩小,冷点区则有所扩大。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其重要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人口数量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第二产业比重人均GDP。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两批低碳试点城市(共36个)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5-2011年间的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数据总结其碳排放水平,从区域分布、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三个方面分析了全国范围内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现状。通过"十一五"期间碳减排成效和"十二五"期间碳减排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了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现状,并推测了低碳试点城市2015年的碳排放水平。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和人均CO2排放均高于各城市所在省份的平均水平。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平均水平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升高。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低碳试点城市中92%的城市的人均CO2排放高于全国水平。而随着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逐渐降低,人均CO2排放却随着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大呈U型分布,其中大型城市的人均CO2排放水平最低。同时通过与同类地区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试点城市的低碳工作成效和减碳目标普遍优于同类地区。除直辖市外,32个低碳试点城市中28个城市2010-2011年单位GDP的CO2排放下降幅度和201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节能目标高于所在省份。在城镇化速度继续增加和经济总量保持上升的趋势下,到2015年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的CO2排放虽然下降,但人均CO2水平仍呈上升趋势。我国的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8.
马国霞  於方  张衍燊  彭菲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1966-1972
2017年是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为评估我国《大气十条》的环境效益,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2013-2017年国家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疾病负担法定量分析《大气十条》实施对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气十条》自2013年实施以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ρ(PM10)较2013年下降了22.7%,74个重点城市的ρ(PM2.5)从2013年的72.2 μg/m3降至2017年的47.4 μg/m3.②疾病负担法分析结果显示,《大气十条》实施后,大气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有所降低,城市地区因PM10或PM2.5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从2013年的52.1×104人降至2017年的43.9×104人.③基于2013-2017年大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分析结果,利用城市居民简略寿命表得出,《大气十条》促使我国城市地区人均预期寿命有一定增加,2017年比2013年增加0.16 a.④从数据准确性、方法科学性和结果合理性等方面,对芝加哥大学得出我国《大气十条》实施的人均预期寿命2017年比2013年增加2.4 a的结论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结果高估了大气污染对人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夸大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我国《大气十条》实施的环境效益显著,对人均预期寿命有一定的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59.
亿元GDP死亡率与区域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亿元GDP死亡率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选择能够反映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又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年鉴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亿元GDP死亡率和13个定量影响因素、5个定性影响因素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排除区域发展水平的极度差异,在总体趋势上,亿元GDP死亡率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上保持较好的一致性。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可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健全法制体系等方面降低亿元GDP死亡率,改善当地的安全生产水平,该结论能为各区域控制亿元GDP死亡率,对安全生产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本文论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概念、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意义及目前我国进行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介绍了核算绿色GDP的内容和常用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