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61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52篇
综合类   477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81.
屋面雨水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水源,其水质受大气湿沉降影响。该研究以深圳大学城水泥砂浆材质的屋面为例,测定了2011年14场降雨的雨前大气环境质量、大气降水水质和屋面径流水质,对比了大气降水及屋面径流中组分浓度的差异,分析了湿沉降与屋面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湿沉降中NH4+、乙酸、甲酸和乙二酸等组分与屋面材料及累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这些组分在屋面径流中的负荷显著减少;(2)湿沉降是屋面径流中Na+、K+、Mg2+、Ca2+和SO42-组分负荷的少部分来源;(3)而湿沉降是屋面径流中TOC、F-和NO3-组分负荷的主要来源;(4)雨前大气环境质量对湿沉降组分浓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湿沉降对屋面径流组分负荷影响显著,城市屋面径流水质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湿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边璐  李田  侯娟 《环境科学》2013,34(10):3840-3846
以上海市内环高架道路径流中的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9月,实测了8场降雨的道路径流中的PAHs,了解了城市交通干道径流中PAHs的污染状况,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两种模型对径流中的PAHs进行源解析.因子分析表明,径流中Σ16 PAHs的浓度范围为1.585~7.523μg·L-1,两种模型对于PAHs的来源有较为一致的判定.交通源为高架道路地表径流中PAHs的主要来源,PMF和PCA/MLR得到的源贡献率分别为37.7%和44.3%,其余3种来源石油源、燃气源和其他源,PMF得到的源贡献率依次为21.9%、26.4%、14.0%;与之对应,PCA/MLR得到的源贡献率依次为28.9%、18.3%、8.5%.PMF和PCA/MLR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和0.997.  相似文献   
983.
降雨产流计算中径流曲线法(SCS模型)局限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S模型(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水土保持局,简称SCS)是根据美国强烈的地带性气候特征和明显的农业区划所研发的小流域设计洪水模型。由降雨量估算降雨产流的SCS模型被广泛用于应用水文学和环境保护领域中。本文通过阐述SCS模型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讨论了该模型使用的基本条件、应用目标以及局限。总结并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模型主要参数初损(Ia)和CN值的重要意义及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84.
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区域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柳林泉是山西省著名的十大岩溶大泉之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对吕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开展岩溶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对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深埋区的29个岩溶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温、Na~+、Ca~(2+)、Mg~(2+)、Cl~-、HCO_3~-、SO_4~(2-)质量浓度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再到深埋区,随着径流途径增加不断升高. K~+、Na~+、Cl~-主要来源于盐岩的溶解;而Ca~(2+)、Mg~(2+)、HCO_3~-、SO_4~(2-)主要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受控于盐岩、石膏的不断溶解,Na~+、C~l-和SO_4~(2-)质量浓度增加幅度大,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50、80和32倍;受去白云化作用的影响,Ca~(2+)、HCO3-质量浓度变化不大,最大值仅为最小值的2~3倍.在补给区、径流区,Na~+、Cl~-质量浓度较低,Ca~(2+)和Mg~(2+)、HCO_3~-为主要阴阳子,但在排泄区和深埋区,Cl~-、Na~+明显超过了HCO_3~-、Ca~(2+)和Mg~(2+),成为最主要的阴阳离子;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化为HCO_3·SO_4-Ca·Mg型和HCO_3·SO_4-Ca·Na·Mg型,最终演变为Cl·HCO_3-Na·Ca、Cl·HCO_3-Na型和Cl-Na·Ca型.  相似文献   
985.
为有效控制无锡市道路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根据当地径流污染的特点,设计了能去除多种道路径流污染物的复合填料生物渗滤系统,进行污染雨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道路雨水中的悬浮性颗粒物(SS)、耗氧有机污染物(COD)和氮磷污染物均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所有类型的复合填料生物渗滤系统对于SS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0%以上;以活性炭填料为主的渗滤系统(GAC)对于COD和磷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优,以沸石填料为主的渗滤系统(ZFM)对氮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优.木屑在系统中的添加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对氮类污染物的去除率;在系统中混合分散放置木屑的装填方式相较于集中分层的装置方式能够减少木屑溶出物的释放,可使系统达到更高的COD和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86.
车丽娜  刘硕  于益  万鲁河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508-3515
根据2018年哈尔滨市春季融雪径流中16种PAHs检测数据,利用BaP毒性当量法和风险熵值法评价融雪径流中不同下垫面及各采样点中PAHs风险等级、16种PAHs单体风险等级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ΣPAHs的生态风险差异明显,城市道路、内部道路、人行道和绿地融雪径流中PAHs污染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而屋面和冰面的生态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道路和内部道路均超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8 ng·L~(-1),EBaP最高值分别为20.06和15.5 ng·L~(-1),人行道和绿地中部分EBaP值超标,屋面和冰面均未超标.从各PAHs单体RQ均值来看,Ant和BbF最高,其RQ_(MPCs)均值都为1.53,其次是BaA为1.46,Pyr为1.2,BghiP为1.04,均属高风险等级,其余单体均有中等生态风险.松花江干流水生生物对融雪径流中Pyr的毒性最强,Flu的毒性最弱, Nap的毒性居中.耐受性顺序依次为:Flu AceChr AntNap FlaBaPPhe Pyr.城市道路、内部道路和人行道融雪径流中PAHs对大型蚤和胖头鲤鱼的风险商均大于1,说明9种PAHs对这两种水生生物存在风险.比值法分析结果显示融雪径流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其中交通排放源显著,尤其是汽油车辆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987.
刘思杰  刘明维 《环境工程》2017,35(8):152-158
为能充分掌握宜宾市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的演变规律,基于1960—2009年古蔺河流域径流量统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趋势法分析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变化趋势,运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改进的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对古蔺河径流量的年季突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蔺河径流量序列的年季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均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春、夏两季呈上升趋势,秋、冬两季呈下降趋势;古蔺河年季径流时间序列均有突变出现,年均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5年附近;春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2年;夏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8,2001年;秋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1983,1993年;冬季径流量的突变点发生在2004年。  相似文献   
988.
王昭  李娟  李丹萍  陈超 《环境工程》2017,35(6):130-135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试验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8月的6场降雨径流事件进行采样,监测径流过程中Cu、Pb、Zn、Cr、Ni、Cd的浓度变化,并研究其污染排放规律及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路面径流污染排放规律与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状态密切相关,溶解态重金属浓度均在径流初期达到峰值;颗粒态重金属浓度峰值出现时间略滞后于雨强峰值;重金属总量初期冲刷程度的强弱和溶解态重金属的差异较大,重金属总量初期冲刷程度越强,溶解态重金属反而越弱。  相似文献   
989.
陈莹  王昭  吴亚刚  赵剑强  杨文娟 《环境科学》2017,38(7):2828-2835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的1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共获得样品207个,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态COD、Cu、溶解态Cu、Pb、溶解态Pb、Cr、溶解态Cr、Cd、溶解态Cd的质量浓度变化,研究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质量浓度变化和负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道路径流SS、COD污染严重,是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Pb、Cr污染水平亦较高;径流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与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状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排放不受降雨特征影响,均在径流初期达到质量浓度峰值随即持续降低,颗粒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足够大的降雨强度峰值之后,径流过程随雨强变化波动显著,且受降雨历时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降雨特征对溶解态污染物负荷排放的影响较小,但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显著影响.Ⅰ、Ⅱ型降雨事件较之Ⅲ型降雨,SS、COD、Cu、Pb、Cr、Cd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更明显;路面径流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并非普遍存在,所监测径流场次所有污染指标均未出现强烈的负荷初期冲刷,各污染物的负荷初期冲刷程度排序为CODSS溶CODCuPbCr溶CuCd溶Pb溶Cr溶Cd.  相似文献   
990.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in rain and street runoff in Amman, Jorda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ncentra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rain and street runoff samples from two sites in the vicinity of Amman City during the pluvial period 1999--200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vated levels of PAHs were detected in the city center(site 1 ) than the residential area( site 2) and that the levels were higher in street runoff than rain samples of the same site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 both street runoff and rain samples were observed in the first rainy month( November 1999) which indicated a wash out effect of PAHs originating from vehicular emission accumulated during the long dry summer season before sampling. Within the investigated cold winter seasons, fluctuations in PAHs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The vari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fossil combustion for heating purposes and to intervals between rainfalls: as the longer the intervals between rains were, the higher the PAH concentration were. Removal of PAHs from the atmosphere through precipitation over the investigated period varied with time and places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rainfall where higher rainfall removed higher amount of PAHs from the almosphere. The amount of PAHs washed out through precipita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4.8 mg/m^2 and 21.1 mg/m^2 for sites 1 and 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