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294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针对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硫化物方法中显色剂N,N-二甲基-1,4苯二胺二盐酸盐保质期短的问题,研究了不同体积比盐酸或硫酸介质对延长显色剂保质期的影响,确定了延长保质期的试剂配制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体积比10%硫酸介质的显色剂优于盐酸介质显色剂,可以存放一周.使用此显色剂进行硫化物分析检出限为0.003 mg/L,线性范围0.000 mg/L ~2.00 mg/L,平行测定相对偏差0.0% ~11.8%,加标回收率82.0%~102%,可以满足环境样品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142.
在温度30℃、pH为7、硫氮比为5/3、厌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n(NO-3-N)/n(NO-2-N)对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培养菌同步脱氮除硫影响.随着n(NO-3-N)/n(NO-2-N)减小,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NOx-N去除率逐渐增高,而S2-去除率却依次减少,混培养菌对NOx-N去除效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稳.n(NO-3-N)/n(NO-2-N)对混培养菌去除S2-几乎没有影响.荧光假单胞菌能迅速将NO-3-N转化为NO-2-N,但NO-2-N转为N2却相对缓慢,培养液中出现NO-2-N累积;而铜绿假单胞菌将NO-2-N还原N2的能力明显比荧光假单胞菌强,培养液未反应的NOx-N以NO-3-N为主,未出现NO-2-N累积.混培养菌对NOx-N转化的情况介于荧光假单胞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之间.荧光假单胞菌同时获得较高NOx-N、S2-去除的n(NO-3-N)/n(NO-2-N)为5/5,铜绿假单胞菌为10/0,混培养菌为5.0/5.0.混培养菌对NOx-N、S2-的同步去除效果优于单菌株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3.
黄河三角洲翅碱篷湿地硫化氢和羰基硫排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生长季(5~10月)黄河三角洲翅碱篷湿地H2S和COS的释放动态.结果表明,H2S、COS的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在生长季,黄河三角洲翅碱篷湿地是H2S和COS的释放源,其中H2S的平均释放通量为4.97μg·(m2·h)-1,COS的平均释放通量为0.92μg·(m2·h)-1.在探讨的环境因子中,不同环境因子对翅碱篷湿地H2S和COS释放通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土壤SO2-4含量是影响H2S释放通量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S释放通量的主要因素.含硫气体的排放可能还受到其它因素如植物、潮汐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4.
孙超  张鑫  郝郑平  窦广玉  孙春宝 《环境科学》2014,35(5):2002-2009
合成了铈插层的Laponite黏土材料(Ce-Lap),并以此材料为载体,分别负载质量分数为3%、5%、8%、10%的Fe制备Fe/Ce-Lap催化剂,通过XRD、氮气吸脱附曲线、XRF、TG、FT-IR、O2-TPD、H2-TPR、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测试,并考察了催化剂在H2S选择性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结果表明,5%的Fe/Ce-Lap在180℃时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能达到96%的硫产率,这归因于Fe与Ce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Fe3+的氧化还原能力.此外,较高的氧吸附能力及铁物种的高分散度促进了氧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5.
生物法处理高浓度H2S废气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生物法处理废气的现场中试研究可为工业放大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采用规模为18 m3/h的中试装置现场处理某制药厂污水站含H2S浓度238.2~891.5 mg/m3的废气,研究对比了生物滤床(BF)和生物滴滤床(BTF)2种工艺对废气中H2S的去除效果和运行情况.试验表明,当气体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28 s时,在上述浓度范围内,BF和BTF均可几乎完全去除废气中的H2S,且运行稳定;BF的去除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EBRT为15 s,进口浓度从243.6 mg/m3增加到584.1 mg/m3时,去除率从95.2%下降到86.3%;BTF的去除率受进口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EBRT为9 s时,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去除率达95%以上;BF和BTF的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138 g/(m3.h)和205 g/(m3·h).床内生物膜中的菌落分析表明,BTF和BF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都以细菌为主,但前者微生物生长密度高于后者.因此,综合考虑去除性能和运行控制等因素,工业放大装置宜采用BTF工艺.  相似文献   
146.
Biogeochemical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 (BiRD) is a newly recognized method for the remediation or natural attenuation of chlorinated solvents. Chlorinated solvents are rapidly treated by abiotic reaction with reduced mineral iron sulfides. Iron sulfides are formed by naturally occurring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hen sufficient SO(4)(2-) and organic carbon are present or supplied to sediments containing mineral iron. An example of site characterization focusing on BiRD is presented focusing on mineral phases. Methods demonstrated here may be employed at other sites to evaluate naturally occurring BiRD or to evaluate an engineered BiRD remediation.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at a TCE contaminated site at Altus AFB with natural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O(4)(2-) and Fe(III) minerals and where an accidental fuel spill provided organic carbon. In the area of this fuel spill significant mineral iron sulfides were found, sulfate was almost completely removed, and TCE was absent. Only small amounts of daughter products were found, fur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BiRD pathway was operative. Mass balance data indicates all of the remaining TCE (182 kg) could be treated by the remaining FeS (66.5 kg) in the upper aquifer; however, the FeS was not co-located with TCE to enable complete reaction. Laboratory microcosm tests with FeS amended and FeS-rich sediment from Altus AFB also suggest that BiRD is capable of destroying T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engineered BiRD treatment is possible for this site.  相似文献   
147.
FeS引发储油罐着火温度动态变化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储油罐着火事故被推测是由硫腐蚀产生的FeS氧化引起的。笔者阐述了储罐中FeS形成的原因 ,并采用自然发火绝热测试系统对FeS自然氧化进行 1 9h的跟踪实验 ,观察FeS绝热氧化过程中温度动态变化特性。实验发现 ,FeS氧化由诱导氧化期、中速氧化期和加速氧化期 3个阶段组成。诱导氧化期是积蓄能量 ,激发FeS活性的过程 ,试样温度基本未发生变化 ;中速氧化期是FeS试样表面的分子活性被激发 ,与FeS试样表面吸附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 ,温度增加较慢 ;加速氧化期是FeS分子内部的活性被激活并进行氧化反应的过程 ,温度迅速升高。结果证明 :随着反应的进行 ,温度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大 ,氧化反应的反应热不能及时散开而急剧地积累 ,温度急剧地升高 ,将引起油品自燃。此外 ,通过X衍射图和氧化升温曲线证明 ,水是影响FeS氧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8.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分析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叙述了几种主要的处理技术:中和法、硫化沉淀浮选法、微生物法和人工湿地,并介绍了它们的机理、特点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由此对我国的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9.
对硫化氢在油气田中的存在状况和危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危害是引起人员中毒以及氢脆作用造成的油田设备腐蚀。详细介绍了防治硫化氢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沉淀法、物理吸收法、钾碱法和氨水法、氧化法、金属氧化物吸收法、高压静电法等。对各种方法的防治机理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0.
王喜全 《干旱环境监测》2002,16(4):197-198,217
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素汞在碱性条件下与S^2-作用生成荧光性的物质,从而使荧光素汞的荧光强度下降,根据荧光强度的下降值来测定水样中S^2-含量的方法,测定范围为0.007-0.8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7。大部分共存物质不干扰测定,加入甲醛溶液可消除CN^-的干扰,加入酒石酸可消除Fe^3 的干扰,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