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2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743篇
安全科学   307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284篇
综合类   2972篇
基础理论   733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230篇
社会与环境   222篇
灾害及防治   17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家禽养殖氨排放因子和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和排放因子,并建立基于本地化排放因子的长三角家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春夏秋冬4个季节ρ(NH3)日均值分别为:(1.85±0.38)、(4.58±0.33)、(3.87±0.12)、(2.83±0.47)mg·m-3和(2.04±0.50)、(4.04±1.04)、(2.51±0.67)、(1.55±0.16)mg·m-3,氨浓度呈显著的日小时变化趋势,养殖棚舍春夏秋冬小时ρ(NH3)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01:00~03:00,粪便堆肥环节夏秋季节的小时ρ(NH3)最大值出现在16:00~19:00,春冬季的日小时变化过程则不明显;氨日小时浓度变化主要受日温度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呈显著差异,青年鸡、产蛋鸡...  相似文献   
992.
秸秆生物炭吸附对乙酰氨基酚的机制及其位能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对乙酰氨基酚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其去除机制开展研究.基于我国农业秸秆资源高值转化的需求,通过热解制备秸秆生物炭吸附净化水中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秸秆生物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附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选用4种秸秆(稻秆、麦秆、玉米秆和大豆秆)作为原料,通过热裂解在400℃和500℃制备生物炭,进行序批吸附实验,同时研究腐殖酸和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reundlich模型和位置能量分布模型可知,500℃生物炭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附量显著高于400℃生物炭(吸附系数KF高出1.16~2.53倍),且具有较多的高能吸附位点.高温热解生物炭的主要吸附机制为孔道吸附和π-π作用;低温热解生物炭的主要吸附机制为表面氢键作用.腐殖酸对对乙酰氨基酚在生物炭上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这归因于所选腐殖酸具有一定芳香性,可促进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互作用.pH升高抑制生物炭吸附主要归因于对乙酰氨基酚团聚.吸附机制研究表明,可通过提高热解温度促进对乙酰氨基酚在秸秆生物炭上的孔道吸附和π-π作用;腐殖酸和pH影响研究表明,秸秆生物炭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互作用不受腐殖酸影响,在低pH环境下也具有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93.
太原市汾河河岸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评价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为了解太原城区段汾河河岸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了太原城区段汾河西岸河岸带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Cd、Cr、Pb、Cu、Zn和Hg)的含量状况及其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太原城区段汾河西岸河岸带土壤中Cr和Cu的均值低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Cd、Pb、Zn和Hg的均值超过背景值,Cd和Hg的点位超标率大于90%.沿河流方向,6种重金属含量降低,高值在二期北延段C断面.污染评价结果表明,Hg具有强生态危害,Cd具有中等强度生态危害,其它4种重金属是轻微生态危害,各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Zn、Pb和Cd具有同源性,主要受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活动和矿业活动等人为源的影响;Hg和Cu来源相似,污染源为工业生产,并且Cu在一定程度上受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的影响;Cr的污染源是成土母质和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94.
侯晓奎  李元应 《灾害学》2021,(1):60-63,68
绿化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体部分,同样也是园林建设中的目标植物。然而,绿化植物容易受到低温寒冻害的影响,进而影响园林布局美观。基于此,该文提出郑州园林绿化树木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统计郑州园林绿化树木类型,对各样本按照乔木层与灌木层进行分类整理,将频度、显著度、密度等作为计算树木多样性的指标,分析比较结果,根据获得的比较结果,利用遥感图像采集技术对树木进行分层采样处理,提取受冻害植被颜色特征,通过最佳分割阈值算法分割树木与背景,分别获取两个区域的灰度值。最后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将马氏距离作为识别树木受冻害的标准,结合受冻指数,得出空间分布特征与植被分布类型有关,且海拔位置越高受冻害影响越严重。根据获得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对郑州园林绿化树木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5.
云南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灾、洪灾、冷灾、雹灾、风灾和雷灾等6类,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是云南最大的自然灾害.6种主要气象灾害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旱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滇北和滇中地区;洪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冷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北、滇东和滇中地区;雹灾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东、滇南、滇西北以及滇中局部地区;风灾区主要集中在滇东北、滇南地区;雷灾区主要集中在滇南、滇东南及滇北局部地区.旱灾以春季和初夏最为严重,洪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冷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和夏季,雹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风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雷灾主要出现在夏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996.
吴息  缪启龙  何晓风 《灾害学》2002,17(2):93-96
本文根据对南京市多年火灾次数的分析,提出可利用泊松分布对不同火险预警等级中的火灾次数进行模拟的设想,从而使城市火险预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997.
基于遥感主成分分析(PCA),论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及经济地识别填海造地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以厦门市港湾地区为例,将1993与1996年,1996与1998年,1998与2001年,2001与2003年、2003与2006年共6期遥感影像融合后经PCA分析得出5个时间段内填海造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相应阶段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选取工业总产值、人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统计数据作为填海造地行为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政策导向、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等是厦门港湾地区填海造地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基于驱动机制和未来情景分析的港湾地区填海造地优化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过量浸渍(XS)、等体积浸渍(PV)和半等体积浸渍(HPV)方法,分别制得3种柱状V2O5/AC催化剂,并对其脱硫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尽管这3种方法制取的催化剂总w(V2O5)相同(均为0.5%),但V2O5在柱状颗粒中的分布差异却很大;其中半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外层w(V2O5)最高,等体积浸渍法的w(V2O5)居中,过量浸渍法的w(V2O5)最低.脱硫前期,催化剂外层的w(V2O5)对脱硫活性的影响很大,外层w(V2O5)高的催化剂脱硫活性较高;脱硫后期,催化剂外层w(V2O5)对脱硫活性的影响变小,而内层w(V2O5)的影响变大,内层w(V2O5)高的催化剂脱硫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9.
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空间内插值方法分析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为优化香港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网络和控制香港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支持. 结果表明:①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在Dlink/Dmax<0.36处明显分为3类, 大致可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污染3种类型;②后退式判别分析具有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 仅需6个显著性重金属指标(Zn, Pb, Cu, Cd, Fe和V)即可反映整个区域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性, 且具有84.50%的正确判别率;③基于GIS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得到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的空间连续分布显示,V和Fe为B组采样点区域的特征元素, Zn, Pb, Cu和Cd在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地区富集;④显著性指标富集因子的区域多项式内插模拟(LPI)显示,人类活动对Zn, Pb, Cu和Cd分布的强烈影响, 形成以长洲(SS7)、维多利亚湾、吐露港和后海湾为热点逐渐扩散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五区电除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除尘器提效改造技术,由于其性能优良、工作可靠、稳定运行,工程投资少、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在模拟计算分析其阻力和对气流分布影响的基础上,试验研究其对不同粉尘的收尘性能,结果表明:五区电除尘技术可高效捕集微细、高比电阻粉尘,且设备阻力小,气流分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