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9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2821篇
安全科学   586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558篇
综合类   5080篇
基础理论   1133篇
污染及防治   470篇
评价与监测   477篇
社会与环境   363篇
灾害及防治   285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84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印染污泥混燃特性及其燃烧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广东某印染污泥(YR)、造纸污泥(ZZ)及两种市政污水污泥(LJ、KFQ),利用热重法对不同来源污泥的单一及混合样在不同焚烧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实验研究,并通过TG-DTG曲线计算了各试样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获得了其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单一试样的燃烧主要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固定碳燃烧和残留物的燃烧和分解4个燃烧阶段,其中挥发分的析出制约着YR、KFQ、LJ污泥的整个燃烧过程,而ZZ污泥还受到固定碳燃烧阶段的显著影响.当向印染污泥中加入50%的KFQ市政污泥后,YR污泥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可燃性指数分别提高了将近2倍和1.6倍.富氧(CO2/O2)燃烧可以提高印染污泥的后期燃烧强度,降低印染污泥燃烧阶段活化能,促进印染污泥的综合燃烧性能.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燃烧阶段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活化能参数,发现第一挥发分峰前取反应级数n=0.5、峰后n=2,可描述各自阶段的燃烧反应机理,而第二挥发分峰没有显著规律.  相似文献   
942.
研究了闽江福州段表层沉积物中Cr、Zn、As、Cd、Cu和Pb等6种有毒重金属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基于共识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s)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毒性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Zn(195.57 mg·kg~(-1))Pb(79.41 mg·kg~(-1))Cr(66.62 mg·kg~(-1))Cu(42.33 mg·kg~(-1))As(10.02 mg·kg~(-1))Cd(0.90 mg·kg~(-1)).Zn、Cd、Pb含量从河段上游到下游呈递减趋势,Cr、As呈递增趋势,Cu含量分布均匀.平均可能效应浓度商Q值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毒性判定结果表明,有18%的沉积物样品具有毒性,说明闽江福州段沉积物整体毒性效应低.从RI值来看,闽江福州段沉积物的生态风险属于中低等级;风险等级为中的样品占55.3%,主要分布在河段上游和中游(福州市区的南港和北港段),风险主要来自Cd的污染.  相似文献   
943.
飘尘污染是大气污染重要的方面,飘尘污染控制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大气漂尘的性质、危害和污染防治对策问题.从人们重视程度,飘尘脱除的技术难度及粉尘的爆炸对飘尘量增加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飘尘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分析了飘尘的性质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从重金属成份浓缩性,表面积增大和多孔性,吸附性,润湿性和爆炸性等方面分析了飘尘的环境影响,并在分析飘尘危害的基础上,提出飘尘污染防治措施.提高人们对飘尘污染认识,控制飘尘污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4.
以广州市小洲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结果显示,小洲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47 kg·d-1,居民对生活垃圾问题较为关注,但自觉性和对分类知识了解程度不高,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具有各自特点,总体以有机垃圾、塑料和纸类为主,这些组分占垃圾总量的80.83%~92.02%.结合小洲村特点和生活垃圾现状,提出了依照区域特点规划环卫设施和制定收集模式、利用当地消纳条件就地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945.
张伟  张丽丽 《地球与环境》2016,44(2):177-184
利用PCR扩增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分析了云南洱海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类群和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秋季沉积物中检测出四个SRB类群(脱硫肠菌属、脱硫叶菌属、脱硫球菌属-脱硫线菌属-脱硫八叠菌属和脱硫弧菌属-脱硫微菌属),而春季沉积物中只检测出三个类群(脱硫肠菌属、脱硫叶菌属和脱硫球菌属-脱硫线菌属-脱硫八叠菌属)。相比春季,秋季沉积物检测出来的SRB类群具有更大的分布范围,同时,检测出的SRB类群主要分布在沉积物上部;从数量上来看,秋季沉积物SRB数量高于春季沉积物。上述结果指示秋季沉积物环境条件更适于SRB群落。此外,相比洱海秋季,洱海春季沉积环境溶解氧含量较高,且温度较低,这可能导致脱硫弧菌属-脱硫微菌属在洱海春季沉积物中处于不可育状态,由于其活性低而无法检测。  相似文献   
946.
本文分析了林州-安阳地区地下水的三氮分布特征,探讨了氮污染来源。运用Piper三线图、SPSS20软件,综合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揭示氮循环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北部主要为HCO_3-Ca-Mg型水,东部平原主要为HCO_3-Ca-Mg型水,其次为HCO_3-SO_4-Ca-Mg型、HCO_3-Cl-Ca型和HCO_3-Cl-Mg-Ca型水;氮污染源主要分布于林州市北部、安阳县北部、安阳市的东南部地区,其中农事活动、附近养殖场的畜禽排泄及污水排放是主要来源;地下水中存在着反硝化作用等氮的迁移转化现象,但是氮主要来源于附近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947.
利用许昌市2014年1月至12月的PM2.5大气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对PM2.5的污染特征、PM2.5的重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83 ug/m3,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1.37倍,污染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明显低于冬季。2014年重污染日全市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151~411 ug/m3,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01 ug/m3,重污染日主要集中在1月和2月。  相似文献   
948.
为了解保定臭氧污染状况,利用2013年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对臭氧污染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点和6点,臭氧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②臭氧浓度的月和季度变化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春、夏季高,秋、冬季低,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性.③各监测点位的臭氧浓度值差异明显,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游泳馆点位和华电二校点位.  相似文献   
949.
阐述了总量预算指标分配的概念,结合环境容量承载水平和总量管理的实际,从理论上建立河南各省辖市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量预算指标分配模型.针对各分析方法的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分配方案,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和"十三五"时期河南省总量预算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50.
Carbon source is a critical constraint on nutrient removal in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However, the function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and some organics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are overlooked in the conventional process, as they cannot be directly assimilated into cells during microbial metabolism. This further aggravates the problem of carbon source shortage and thus affects the effluent quality. Therefore, to better characterize organic matter (OM) based MW distribution, microfiltration/ultrafiltration/nanofiltration (MF/UF/NF) membranes were used in parallel to fractionate OM, which obtained seven fractions.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HA) was adopted to manipulate the MW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lecular size and biodegradab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HA pretreatment of wastewater not only promoted transformation from POM to DOM, but also boosted biodegradability. After 8 hr of HA,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ncreased by 65%, from the initial value of 20.25 to 33.48 mg/L, and the biodegradability index (BOD5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creased from 0.52 to 0.74. Using MW distribution analysis and 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a 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s in wastewater was obtained, which is of importance to solving low C/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