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9篇
  免费   951篇
  国内免费   2110篇
安全科学   1658篇
废物处理   608篇
环保管理   1264篇
综合类   4706篇
基础理论   880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54篇
评价与监测   829篇
社会与环境   320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749篇
  2012年   782篇
  2011年   795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External organic carbon sourc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electron donors for the denit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with a low COD/NO3--N(C/N) ratio, increasing the treatment cost. The economic strategy is to enhance the bioactivity and/or biodiversity of denitrifiers to efficiently utilize organic substances in wastewater. In this study, novel zero-valent iron(ZVI) composite carriers were prepared and implemented in a suspended carrier biofilm reactor to enhance the bioactivity an...  相似文献   
962.
Fine particulatematter (PM2.5)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yet the toxicologicalmechanisms of PM2.5 promoting AD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wildtype and APP/PS1 transgenic mice (AD mice) were exposed to either filtered air (FA) or PM2.5 for eight weeks with a real-world exposure system in Taiyuan, China (mean PM2.5 concentration in the cage was 61 μg/m3). We found that PM2.5 exposure could remarkably aggravate AD mice’s ethological and brain ultrastructural damage, along with the eleva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and TNF-α), Aβ-42 and AChE levels and the decline of ChAT levels in the brains.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sults, som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DE) mRNAs and DE miRNAs in the brains of AD mice after PM2.5 exposure were screened.Using RT-qPCR, seven DEmiRNAs (mmu-miR-193b-5p, 122b-5p, 466h-3p, 10b-5p, 1895, 384–5p, and 6412) and six genes (Pcdhgb8, Unc13b, Robo3, Prph, Pter, and Tbata) were evidenced the and verified. Two miRNA-target gene pairs (miR-125b-Pcdhgb8 pair and miR-466h-3p-IL-17Rα/TGF-βR2/Aβ-42/AChE pairs) were demonstrated that they were more related to PM2.5-induced brain injury. Results of Gene Ontology (GO) pathways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pathways predicted that synaptic and postsynaptic regulation, axon guidance, Wnt, MAPK, and mTOR pathways might be the possible regulatory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al response. These revealed that PM2.5- elevat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and PM2.5-altered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in AD mice could be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brain damage and proposed the promising miRNA andmRNA biomarkers and potentialmiRNA-mRNA interaction networks of PM2.5-promoted AD.  相似文献   
963.
针对消防救援车辆缺乏专业堵漏和倒罐装备、应急处置受限等问题,研究采用专用注压接头套组与消防车配合,通过向事故槽车阀门注水加压或惰性气体的方式实施辅助堵漏,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场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的问题,降低事故危害。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对民用飞机APU在气候实验室内开展极端气候环境下的起动和工作试验,建立一种APU高温尾气安全排放方法。方法 用CFD仿真手段对采用排气管道将APU高温尾气排出气候实验室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包括管道直径、距离、背压等)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 气管道入口距离APU管道出口过近时,将有利于APU排气,引射比ε与排气管道出口压力Pex及排气管道直径D线性相关,排放温度tex与管道直径D成反比。在排气管道入口设置平滑收敛段,利于消除涡流,减轻负压程度,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引射比。结论 采用管道被动排气是可行的,合适的排气管道设计为D/d=2.0,L/d=1.5,并在管道入口设置平滑收敛段。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研究Al/BN封严涂层在海洋环境下的腐蚀历程。方法 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化学等测试方法,对Al/BN封严涂层在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形貌、显微结构、相组成及耐腐蚀等性能进行研究,分析Al/BN封严涂层在盐雾试验中的电化学腐蚀过程。结果 在96 h盐雾试验中,Al/BN封严涂层的腐蚀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为孔蚀形成期和孔蚀发展期。在前72 h的盐雾腐蚀时间里,Al/BN封严涂层的腐蚀产物对于孔洞的堵塞越来越严重,自腐蚀电流密度也处于下降状态,表明Al/BN封严涂层的腐蚀产物有效地阻止了腐蚀速度的加剧。在第2阶段,阻抗值有所下降,是因为腐蚀产物龟裂或孔洞内局部酸化造成。结论 Al/BN涂层的腐蚀产物对Al/BN封严涂层的自腐蚀速率有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解决目前水露点数据多为人工采用测量仪器测得,时效性低且成本高昂的问题。方法 建立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的天然气水露点预测方法。采用XGBoost方法对所有监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筛选出主要影响水露点的关键工艺特征参数,以排除无关特征参数对预测的干扰。建立RF预测模型,输入关键特征集参数,实现对水露点的实时预测。以重庆气矿某脱水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与生产数据为例,对所提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 相较于XGBoost、SVM等预测方法,RF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且经过XGBoost特征选择后,RF预测结果的MAE值降低了0.016 9 ℃,RMSE值降低了0.014 6 ℃。结论 基于极端梯度提升与随机森林融合的水露点预测方法具有更优的预测精度与鲁棒性,对指导脱水现场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7.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发育黑色泥岩,分布在贵州北部。为阐明其沉积环境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分析了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泥岩具粉砂泥质结构或泥质结构,岩层多为薄层,普遍具水平层理,含浸染状黄铁矿颗粒,表明沉积水动力弱、沉积速率较低。泥岩的Mo、V、U的富集系数都大于1,Ce异常的平均值为-0.033,特定元素比值(V/Cr、Ni/Co、V/(V+Ni)和Ce/La)都显示泥岩形成于缺氧环境。总体上,龙马溪组黑色泥岩的沉积环境为水体较深、沉积速率较低、呈缺氧还原状态。龙马溪组黑色泥岩的TOC含量在2.78%~4.36%之间,平均值为3.79%;镜质体反射率(Ro)在1.88%~2.16%之间,平均值为1.99%,反映有机质已达成熟-过成熟的干气阶段;有效厚度在10~100m之间,脆性矿物含量一般在20%~30%之间,埋深大概在0~3500m。地层厚度从南至北逐渐增大,其余参数各剖面相似。因此,具有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区域大致在桐梓-绥阳以北地区。这些特征综合表明龙马溪组黑色泥岩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良好条件,存在较高的页岩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河南1961~2006年50个气象站台站汛期(6~8月份)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95%降水分位数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建立不同站近46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技术方法,对河南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总体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而且汛期降水量的比重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高低存在着很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主要有全省一致型、西北 东南型、南阳盆地型和中部分布型等4种类型,其中全省一致分布型为最主要的空间模态;年际变化趋势各地有所不同,豫西、豫南区为减少趋势,而豫中、豫北、豫东和豫西南区表现为增加趋势,而且在振荡形态上各有同异,以2~8年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969.
2006年1~12月,每月采集乌江流域梯级水库入出库河流水样,用两次金汞齐-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和蒸馏-乙基化结合GC CVAFS法测定了水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浓度。结果表明:(1)入出库河流中总汞年均加权浓度分别为317和 2.34 ng/L,甲基汞为014和 0.18 ng/L。(2)不同水库入出库河流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同,位于上游第一级的普定和洪家渡水库入库河流中总汞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且显著低于出库河流;而甲基汞的季节变化在出库河流中较为明显,而且库龄大的普定、东风、乌江渡水库出库河流中甲基汞浓度显著高于入库河流。(3)相关分析发现水库入库河流中总汞、甲基汞浓度主要受悬浮颗粒物的影响,而与水量间的相关性因水库所处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上游的普定和洪家渡水库中呈显著正相关,其它水库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70.
特殊的水文节律导致鄱阳湖形成面积较大的周期性环湖消落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极易在消落带中发生沉积,选择鄱阳湖典型河口型消落带,沿湖向按照不同植被类型设置采样断面,采集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样品(不同组织),分析不同时空下土壤/沉积物和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Cr、 Ni、 Cu、 Zn、 As、 Cd、 Sb和Pb)的含量特征及富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换特征,揭示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换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沿湖向表现为明显的分布规律,呈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分布特征,即季节性淹水带土壤/沉积物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地带,Cu、 Pb和Sb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较高,其中Cu和Sb为显著富集(EF>5);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带总体处于轻度生态危害水平(70≤RI<140),显著高于淹水带和未淹水带.消落带沿湖向带状分布的优势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表现为显著的季节差异,生长季(4月)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具有较高的含量水平,重金属不同介质和组织的分配大体遵循基质>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