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540篇
基础理论   124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Field demonstration of in situ immobilization of soil Pb using P amendmen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long-term field-scale demonstration project on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P to immobilize Pb in a Pb-contaminated urban soil was conducted. Phosphate was applied at an average rate of 3040 mg P/kg soil based on a P/Pb molar ration of 4.0, with four treatments: T0, no P application; T1, H3PO4 only; T2, 1/2 H3PO4+1/2 CaH2PO4; and T3, 1/2 H3PO4+1/2 phosphate rock.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220 days after the P applications. For all P treatments, 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 (TCLP) extractable Pb levels in surface soils (0-10 cm) were reduced to below 5.0 mg Pb/l, with T2 also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TCLP Pb level in subsurface soils (10-30 cm, <4.63 mg/l).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 was effective in transforming soil Pb from non-residual fractions to a residual fraction. Such a transformation was mainly through dissolution of Pb associated with carbonate frac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pyromorphite-like minerals, which were confirm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mong these three treatments, T3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Pb mobility and minimizing P and Pb leaching in the soil. Our research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P amendments were effective in immobilizing Pb in 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992.
韩丹  汪永辉 《环境科技》2007,20(4):23-26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通过对3个培养阶段污泥生长情况的考察,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变化规律及特性.结果表明:污泥在培养初期MLSS和SV均增长缓慢,污泥沉降性能较差,但到成熟期ρ(MLSS)可以达到8 g·L-1左右,SV和SVI也由接种时的11.4%,34.9 mL·g-1增为42%,52.9 mL·g-1,整个培养过程只用了60 d.此外,颗粒污泥的表观性状及颗粒粒径在不同的时期也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就POPs的定义、特征、主要来源、种类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94.
隔震器材是有效提高战场环境条件下参战人员、武器装备及精密仪器战时生存能力和安全可靠性,降低参战人员的身心伤害,进一步提高既有战斗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选取秸草作为内部环境隔震器材的隔震材料,对其在湿性条件下进行振动台实验,分析动力学特性,并与干性秸草进行对比研究,得出该秸草具有优良的隔震性能,隔震率高达64%,并依此设计出隔震器材制作方案.该隔震器材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加入WTO后,我们出口产品在关税、许可证、配额等方面的壁垒已逐渐被打破,而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门槛却日益增高,云南省已经在黄磷、茶叶等工农业产品出口上因此而付出代价。应尽快开展出口型产口环境标准的研究与制订,积极推行合格评定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6.
ASM中水质特性参数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有关活性污泥生物学、反应动力学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用于模拟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模型的研究却发展相对较慢,本文综述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相应理论及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广泛应用的ASM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模型中的水质特性参数(Ss、S1、Xs、x1)的各种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水工业的现状,铁系和铝系无机絮凝剂的的净水机理及其优缺点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比较了它们的絮凝特性,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无机絮凝剂的方向应沿着低分子向高分子,铁铝离子向其它阳离子并适当考虑阴离子的影响,加强基础研究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地壳中存在离子 ,也存在电压。构造应力带中 ,电压比四周高 ,离子迁移快 ,它们与围岩的化学反应强烈。其结果是产生岩石矿物蚀变和地球化学元素重新分布。航空γ能谱测量能较全面精确地反映U、Th、K的重新分布情况 ,是离子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手段。根据U、Th、K的分布特征带与断裂等构造带无确定关系 ,我们假定生成它们的构造应力不同 ,生成前者的叫离子运动应力 ,生成后者的叫机械运动应力。离子运动应力集中区 ,对成矿有利 ,这种应力集中是必需的全球性的控矿因素 ,而岩石矿物、构造是有条件的局部性控矿因素 ,因此化探找矿效果好 ,地质成矿模式找矿效果差。离子运动应力带交织成应力网 ,应力网就是天然“化工”网 ,网的有利部位形成资源 ,构成资源网。通过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单元素异常和组合异常的分布规律及它们与非放射性化探异常的关系来查明资源网 ,从而编制国土资源规划利用图。建立航空数字地球 ,航空数字月球和其他航空数字星球 ,能调查评价这些天体的资源和研究它们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999.
福建省城市酸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23个城市2004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福建省酸雨类型、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认为全省降水pH年均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3月份酸雨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大气采样器采集上海市某工业区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的大气颗粒物(PM10),结果显示,工业区中低环化合物占优势;焦化厂、电厂和氯碱厂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萘、苊和菲;煤炭燃烧是该工业区焦化厂和电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氯碱厂多环芳烃可能主要是来自于其上风向的焦化厂,二者可能有弱的相关性;苯并(a)芘含量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