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ABSTRACT: Information on raw water quality, treatment process removal efficienc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monitoring is essential to the proper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a water utility system. Micro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s (DBMS) have emerged within the last few years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managing, analyzing, and displaying water quality data. Understanding hardware, software, 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 is essential to the proper use of these systems. Three types of data base design are common: relational, hierarchical, and network. Only the relational type of data base architecture is widely implemented on microcomputer DBMS. In this paper two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DBMS to water utility problems are presented. One example deals with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concern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The second example deals with the DBMS as a means of analyzing water quality data in the North Penn Water Authority (NPWA) distribu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222.
基于Web GIS的饮用水水质监控系统,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建立了完善的水污染监测与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了水源地污染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综合管理.首先介绍了此系统的需求目标,进一步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23.
城市生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城市生态信息系统开发研制模式,探讨了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对系统分析、系统规划、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实施等主要应用系统开发环节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根据国内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系统软、硬件的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224.
新型投入产出模型是城市环境研究的一个有效方法。本文介绍的新型投入产出模型软件包是为高效而简便地应用模型,规范化地处理数据而在IBMPC/XT微机上开发出来的。软件包的设计立足于科学性、通用性、多功能、易掌握等原则,为城市环境系统的分析、预测和规划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25.
市级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思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市级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组成、作用与流通范围,提出了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架构、环境数据库的设计原则、环境监测应用软件的开发思路,以及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226.
地下水回补过程中,含水层沉积物中部分微量组分(As、F等)可能因为环境条件改变释放进入地下水中造成次生污染.为探究回补入渗后含水层F-释放的次生风险,依托潮白河南水北调回补区及我国北方8个具有高F地下水的典型区域,应用PHREEQC软件模拟回补入渗对含水层萤石矿物溶解平衡及地下水F-浓度的影响.研究含水层沉积物典型矿物组分、回补水源与地下水水质差异对F-释放次生风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由于回补水源水质、地下水水质及含水层矿物差异,回补后不同地区地下水中F-浓度的呈现趋势有显著差异,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水质差异大,F-浓度存在上升及下降两种趋势.②地下水Ca2+浓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回补后F-浓度呈下降趋势,增大回补量有利于降低F-释放风险,而对于Ca2+浓度高、甚至萤石饱和的区域,增大回补量会增加F-释放风险.③地下水中F-浓度同时受到萤石及其他含钙矿物的控制,当含水层存在萤石矿物且其他含钙矿物较少时,回补后F-释放的风险增大.因此在具有F背景的区域,对地下水Ca2+浓度较高的含水层或除萤石外含钙矿物含量有限的含水层进行回补时,可能导致地下水F-浓度升高引发回补次生风险.对于回补水源、地下水与含水层矿物组分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是保证地下水安全回补的关键,回补后F-释放反应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将加深F-释放次生环境风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27.
为评估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后果,分析了相关文献中有毒物质泄漏扩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平台,利用C#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系统,构建了基于B/S模式的定量评估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后果的Web系统,实现了泄漏事故危险特征参数计算和事故后果危害范围图形显示。实例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企业安全管理、泄漏事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8.
工作面水力卸压防突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摸清水力卸压的防突作用原理,笔者用UDEC软件对张集煤矿7353工作面水力卸压措施进行了数值模拟。先介绍水力卸压技术及模拟工作面概况,后通过确定几何模型及单元划分、边界条件及初始应力场、力学模型、开挖模型、水力卸压后相关参数等环节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与此同时,通过测定现场水力卸压后的煤体位移并与数值模拟对照,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从模拟及现场结果看,水力卸压后的煤壁位移量加大,塑性区范围增大,应力集中程度下降,集中应力深移,卸压带加长,降低了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弹性潜能,增加了煤层透气系数及煤体颗粒运动的阻力,从而起到预防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9.
采用安全检查表和风险矩阵的方法,对某原油油库进行了安全评价。分别介绍两种方法的要点和实施办法。在安全检查表法中,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确定了油库的最终评价得分及油库的安全等级,指出油库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库区设备,采用风险矩阵的方法进行评价,定量分析设备发生原油泄漏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评价结果表明,安全检查表的方法较为实用。风险矩阵评价法可得到定量的结果,利用其结果对库区单项设备进行了风险排序,从而指导检测与维护策略。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油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开发的油库的风险评价软件,可作为油库风险管理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30.
企业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企业安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Visual FoxPro语言,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制了模糊综合评价软件和数据库,该评价方法适用地各类企业安全状况及类似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子模块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