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Gas platforms can exert relevant effects on various ecosystem properties of the hosting area, modifying patterns of productivity and particle sedimentation. We hypothesised that the presence of gas platform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rganic matter (OM) contents and we tested the null hypothesis by which benthic trophic conditions do not vary significantly among gas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we investigated sedimentary OM content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at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wo distinct structures: one subsea well-site and one four-leg platform (FLP). We found that sediments surrounding the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sed by similar OM contents, but different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at sedimentary OM compositional change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tructure is confirmed only at the FL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 benthic eutrophication is not consistent among different structures; (ii) OM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are more evident than those in OM quantity; and (iii) the effect, wherever present, disappears at a very narrow distance from the platform. As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M reflects food availability for benthic organism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nrichment of macrozoobenthic communities around these structures could be the consequence of increase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出行和健康,创建便于查询的空气质量显示系统,可以使人们简单直观的了解当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逐渐成了人们日常通信的重要工具.本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提出了空气质量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来建设空气质量显示系统.该系统可从各个区内监测点得到空气质量指数数据,进而将每日各个时段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动态图的方式直观清晰的展示给用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危险废物交易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危险废物交易现状,提出在危险废物交易还处于市场化运行的初级阶段,引入信息化技术,为危险废物交易同时提供监管和市场化平台,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是实现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某型无人机伞降回收系统故障模式、 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某型无人机伞降回收系统的可靠性,采用硬件法与功能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危害性矩阵图对该系统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对"主伞故障"这一失效模式加以重点关注。给出了使用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自主观测平台:Bio-Argo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强大的全球海洋观测网络——Argo计划,生物光学浮标Bio-Argo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自主观测平台,对未来的海洋观测与海洋研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法国的PROVBIO为例,详细介绍了Bio-Argo浮标的结构设计、观测数据、工作模式、传输与通讯、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为我国的Argo计划和海洋观测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的迅速扩张,为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收集、存储、提交、检索、分析、传播和使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数据和信息服务的内容逐步从单一的名录数据库建设转向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本文结合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在介绍国内外主流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有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如何完善和推进平台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海洋移动式平台应用的安全信息预警与保护装置的研制,实现具有移动式平台海上安全信息采集、记录、预警、保护及再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一直是政府及环保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并已经成为日常监测任务,但由于数据汇总和日统计评价工作量大,每项指标评判靠人工处理效率明显低下,蓝藻预警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系统以蓝藻监测和上报的实际业务需求为基础,综合了地表水各项指标的评价功能,并运用网络平台方便灵活地与其他部门共享蓝藻监测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综合分析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还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安全生产格局的要求,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有效解决了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变被动监管为事前预防,变分头管理为政府合力,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运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了科学、高效、规范的风险管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我国危险品运输监管及应急救援现状,提出构建"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了平台系统的技术框架,介绍装载于危险品运输车辆之上的"监控终端"以及应急救援车辆之上的"智能终端"的基本功能,并以环保部门为例阐述了服务平台与危险废物监管政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功能耦合,以及利用服务平台开展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流程。该平台可望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以及多部门联动应急救援调度困难"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