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388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必然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本质要求。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国三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别与生态系统做了比较;分析了中国循环经济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确途径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了社会经济环境系统模型,采用计算实验方法模拟分析了太湖流域在经济优先和水环境保护优先2种管理模式下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到了农业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和水环境改善情况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水环境的基础上,2种管理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同时改善水环境.环境保护优先模式虽能有效保护水环境,却会牺牲部分经济发展和就业保证.不同地区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常州和湖州经济获得较快增长;苏州、上海在就业方面做出较大贡献;无锡和苏州水环境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3.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流失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氮素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解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的流失特征,以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4种典型耕作模式紫云英-水稻(M1)、空地-大豆-空地(M2)、空地-生姜(M3)、空地-玉米+红薯(M4)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模式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8月共8次有效降雨中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的流失特征.研究期间,4种模式下氮流失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总氮流失量表现为:M3((30.388±2.86)kg·hm-2)M4((17.118±1.677)kg·hm-2)M2((10.987±1.108)kg·hm-2)M1((6.090±1.051)kg·hm-2).相对于其它模式,M4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和渗透水量在研究期间均最大,但M3模式下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的流失量最大.另外,非生长季节4个模式下氮流失量相对较低且各模式间差别较小,生长季节4个模式间可溶性氮和总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流失量均表现为M3M4M2M1.4种种植模式下氮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水的流失形态均以硝态氮为主.渗透水中铵态氮和可溶性总氮占总氮的比例高于地表径流.这些结果为该区区域合理选择耕作模式、优化耕作方式、加强管理以控制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4.
SBR不同进水中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人工配水、加Ca~(2+)人工配水和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水源,在A/O/A运行模式的3套SBR反应器(R1、R2和R3)中培养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研究了其生化特性和启动过程的除污性能,分析了反硝化除磷能力,最后对颗粒化机理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了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启动过程中对COD、NH_4~+-N、TN和TP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R1~R3均在30 d内成功得到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大于600μm,比重和比耗氧速率较大,含水率较低;培养过程中出水COD平均值低于40 mg·L~(-1),出水TN、NH+4-N及TP平均浓度低于1 mg·L~(-1);系统稳定后一个典型周期内试验表明,COD、NH_4~+-N、TN和TP的去除效果良好,对COD、NH+4-N、TN及TP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R1~R3中最大比释磷速率分别达14.34、8.32和2.32 mg·g·h~(-1)(以每g MLVSS每小时释放的P量(mg)计),R1~R2中最大比吸磷速率分别达14.13和2.34mg·g·h~(-1)(以每g MLVSS每小时吸收的P量(mg)计);试验结果表明,Ca~(2+)对颗粒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5.
This article compiles the actual knowledge of the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BVOC) emissions estimated using model method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region,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The developed history of BVOC emission models is presented briefly and three typical emission models are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from local studies related to BVOC emissions have been summariz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local researchers conduct BVOC emission studies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assessment of model inputs, to compiling regional emission inventories to quantifying the uncertainties and evaluating the model results. Beyond that, more basic researche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to close the gaps in knowledge on BVOC emission mechanisms, to develop the emission models and to refine the inventory results.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perspective on these aspects in the broad field of research associated with BVOC emissions in the PRD region.  相似文献   
126.
制氧企业安全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制氧行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安全管理情况,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险度分析法(FMECA)对制氧企业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安全检查表法简便、易于掌握、较为实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险度分析法对评价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可得...  相似文献   
127.
针对城镇污水厂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水水质复杂、pH超标,造成NH3-N去除效率极低及某A/O工艺污水厂出水TP波动),进行了强化生物硝化和除磷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污水厂的运行控制策略,同时分析了A2/O工艺的运行模式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实行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是中国环境管理科学转变的必然。本文对最早且成功实施了排污权交易的美国交易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ERCs模式、EA模式、DERs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和环境管理特点,提出逐步实行兼有行政管理和经济刺激的优点、具有现实应用可能和可操作性的排污削减信用模式(ERCs)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9.
为提高水环境中NH4+-N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CCB).首先,通过CCEEMDAN将NH4+-N数据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模态成份;然后利用BiGRU神经网络对各成份进行预测,将所有分解成份的预测结果相加即可获得最终预...  相似文献   
130.
人工湿地系统植物床内CODcr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植物床内各监测点的上、下层 C O Dcr值虽有一定的差别,但经过成对平均数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差别并未形成明显的趋势。污水在植物床基质中流动时,随着迁移距离的延长,其中的 C O Dcr的降解速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根据形成的动态变化曲线,建立了 C O Dcr在植物床内沿程动态变化模型: C L= Coexp(4629×10- 5 L2- 001567 L,0≤ L≤100)。经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呈非常显著相关(df= 4,r≥09946> r00005(4),r00005(4)= 097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