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3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2177篇
安全科学   2427篇
废物处理   175篇
环保管理   2350篇
综合类   8492篇
基础理论   1767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932篇
评价与监测   889篇
社会与环境   1449篇
灾害及防治   103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628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1085篇
  2011年   1215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921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859篇
  2002年   693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525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1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1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网格空间数据的晋陕蒙接壤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陕蒙接壤区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脆弱带。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了 1 3个评价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 ,并将各个因子分级标准化和定量赋值 ,再用加权求和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根据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将环境质量分为较好 (≥ 8)、一般 (≥ 6~ <8)、较差 (≥ 4~ <6)、恶劣 (<4) 4级。结果表明 :晋陕蒙接壤区的环境质量大多处于较差等级 ,较好、一般、较差、恶劣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 2 .2 % ,2 8% ,5 7.4%和1 2 .4%  相似文献   
142.
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家夜间施工工地为例 ,通过对现有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测量方法及国家和深圳经济特区有关噪声污染定义的分析 ,阐述了夜间施工工地噪声扰民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3.
萃取-催化氧化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H2O2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萃取-催化氧化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H2O2含量的新方法.用稀土催化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以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生成红色二苯基碳酰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3.0nm;当二苯基碳酰二肼浓度一定时,△A563与H2O2含量呈量效关系.在0~30μmol/L H2O2 含量范围内,该法能简单、快速、精确地测定生物样品中H2O2实际含量.  相似文献   
144.
灰色模型在确定关键污染因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灰色模型引入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通过对某个时间段内污染物原始监测数据的灰色处理 ,从动态演变中找出关键因子 ,客观地判定各污染因子所起的作用 ,并对各因子在下一个时间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经过实例运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 ,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145.
"稀释与接种法"是BOD5的标准测定方法,制备溶解氧接近饱和且不含能干扰生化耗氧过程的物质的稀释水,是该法重要的工作之一.由真空泵带动的"空气净化--稀释水曝气"装置,流程合理、装配容易、调控灵活,可连贯进行空气净化与稀释水曝气,而制取符合质量要求的稀释水.  相似文献   
146.
In Maryland, U.S., an interim framework has recentlybeen developed for using biologically based thresholds, or `biocriteria', to assess the health of nontidal streams statewide at watershed scales. The evaluation of impairment is based on indices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from the Maryland Biological Stream Survey (MBSS). We 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quantify how the biotic integrity of streams at a local scale is affected by cumulative effects resulting from catchment land uses, point sources, and nearby transmission line rights-of-way. Indicators for land use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 and applied at different scales. We determined that the risk of local impairment in nontidal streams rapid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ed urban land use in the catchment area. The average likelihood of failing biocriteria doubled with every 10% points increment in urban land, thus an increase in urban land use from 0 to 20% quadruples the risk of impairment. For the basins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catchments with more than 40–50% urban land use had greater than 80% probability of failing biocriteria, on average. Inclusion of rights-of-way and point sources in the model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fit for this data set, most likely because of their low numbers. The overall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predictive modeling approach can help pinpoint stream ecosystems experiencing or vulnerable to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47.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水质指标的权重,结合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根据总排序结果对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8.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富积、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21个样品中30种元素的富集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的背景值(算术平均值)相比,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Ag等元素富集大;Fe、Se、Sc、Ba、Bi、Pb、Cu、Ni、Cr、Mn、Mo、Be、Ti、Al、Ga、Li、Co等元素的富集较小。污染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了Zn、Cu、Pb、Cd等元素主要与交通运输等扩散污染源相关,而元素As、Sb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工业污染源(点源)有关。环境风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风险,其中属于中等环境风险级别以上的样品占近40%,而且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钢铁厂和化机厂等工业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9.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污染源监测报告(数据)的有效性是保证环境执法严肃、公正的重要条件,也是是守法企业展示良好社会形象的基本保证。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探讨污染源监测报告的有效期问题,以利于相关各方严肃、科学、合理地使用污染源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0.
玄武湖蓝藻水华成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京玄武湖蓝藻水华的成因,对玄武湖长期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玄武湖鲢鳙急剧减少中断了正常的食物链,使浮游植物的牧食压力降低,在东南湖回水的诱因作用下,发生了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蓝藻水华。指出,玄武湖蓝藻水华的发生进程表明,东南湖回水可能是蓝藻水华发生的诱因,生态失衡是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蓝藻水华的暴发与富营养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其暴发加重了玄武湖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