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146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Polyurethane foam(PUF)passive samplers were deployed and tree bar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5 sites across western China in 2013,and th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OCP)concentrations in th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collectively called DDTs),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and hexachlorobenzene(HCB)were the dominant OCPs in the PUF samples and tree bark samples.The mean DDTs,HCHs and HCB concentrations were 33,22 and 18 ng/sample in the PUF samples,and 428,74,and 43 ng/(g lipid weight(lw))in the tree bark,respectively.The OCP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calculated using PUF–air and tree-bark–air partitioning models,were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Both sample types showed that relatively fresh inputs of DDT and HCHs to the environment have occurred in western China.Meanwhile,PUF passive sampl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tree bark samples as passive samplers.The OCP compositions in the PUF and tree bark samples were different.Only the relatively stable OCPs(such as HCB,β-HCH and p,p′-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DDE))were consistent in the PUF and tree bark samples.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HCH在中国近岸海域哺乳动物体内的积累状况,本文用Agilent 6890 N型气相色谱仪、DB-1701型毛细管色谱柱和<'63>Ni放射源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中国广东红海湾银杏齿喙鲸(Mesoplodon ginkgodens)鲸体中∑HCH(α-HCH、β-HCH,γ-HCH和δ-HCH)的含量,并分析...  相似文献   
63.
依据灰色系统理论,以2000年-2009年10年阿什河入江口断面枯水期氨氮浓度构造了一个由6个GM(1,1)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并运用该模型群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灰色动态模型群法能够充分利用近期水质资料信息预测未来水质变化趋势;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避免了单一灰色模型容易利用不稳定信息的缺陷,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预测结果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64.
低浓度Pb2+、Cd2+对鲫鱼肝脏组织中 HSP70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作为实验对象,经过40 d Pb2+、Cd2+不同浓度的暴露后,运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鱼肝脏组织内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与对照组相比,Pb2+、Cd2+对鱼肝脏内HSP70有显著的诱导(P<0.05),但在Cd2+浓度为0.2 mg/L有停止表达HSP70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浓度过高造成了组织病理损伤而破坏了诱导表达机制.实验还发现,在实验浓度低于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时,HSP70仍然表现为明显诱导(P<0.05),充分说明运用分子生物学指标要比传统的环境检测指标敏感,具有对污染物早期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米散射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有关的粉尘粒径的米散射效应进行研究。方法所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对米散射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运用Matlab编程软件对0~5μm之间的微粒进行散射光强和散射相函数的计算,得到不同粒径的散射光强、散射相函数,然后利用COMS相机对激光拍摄得到其散射图像,利用散射图像的灰度值与0~5μm之间加权平均的粒子散射相函数值作对比,比较程序实现的可行性。结果得到了0~5μm之间微粒的散射光强以及相应的散射相函数以及激光灰度图像在72°到108°的灰度值。结论通过图像灰度值与散射向函数的曲线对比,证明了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首都水源地最佳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选取北京山区怀柔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5期(1990、1995、2000、2005 和200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怀柔水库流域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模型对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在优化配置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2008年增加1795.4万元,增幅5.4%.其中,流域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增加最多,为560.9万元,净化大气的价值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到9.3%.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大气环境质量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讨论大气环境质量灰色聚类关联评价法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实例和与灰色聚类法及灰色关联法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这种评价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8.
一种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灰关联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评价结论的定量化,但其存在不同层次上的缺陷;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改进.先将各断面的多个污染指标分成几个低层次子集,将其元素归一化后得出相应的关联系数,通过赋予一定权重求出低层次子集的关联度,最后求出较高层次的关联度,并列出关联系数矩阵.这样可以容易地看出各断面水质属于哪个级别.此外,通过一应用实例并与现已流行的众多灰关联改进方法进行了比较,论证了这种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每月采集西太湖表层水样,分析叶绿素含量﹑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磷酸盐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切向流超滤系统分离得到的高分子量(1kDa~0.5μm)溶解性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在11月达到最大值(0.43d-1),而磷酸盐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分别在12月与9月达到最大值.细胞裂解速率与磷酸盐﹑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说明水华过后影响磷酸盐浓度﹑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很多,蓝藻细胞裂解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藻类水华的出现可能导致水体中其它磷形态(如有机磷)与磷酸盐之间的迁移转化,而大型浅水湖泊扰动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和水华过后频繁的细菌活动都可能是影响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秋季水华过后蓝藻细胞裂解释放的有机碳进入微食物网循环,引起细菌活动频繁,而溶解性有机物中含碳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容易降解,所以碳氮比值逐渐减少.此外细菌通过硝酸盐合成溶解性有机氮也可能是碳氮比值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Benthic communities on soft bottoms off Barcelona, at and around two main pollution sources, the mouth of the Besòs River and the outlet of the submarine pipeline draining wastewater and organic sludges from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Sant Adrià del Besòs, have been studied. Samples were obtained with a Van Veen grab from 36 stations covering a 100 km2 grid, between 10 and 70 m in depth. The effect of both pollution sources is clearly seen both at the species (the following macrofauna groups have been studied: Polychaeta, Mollusca, Echinodermata and Crustacea Decapoda) and community levels.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numbers, species diversity and a pollution index, and of some selected (indicator) polychaeta species, all clearly define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the extent of the are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organ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