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谷昌坝疏浚工程与松华坝水库水质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飞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4):10-12,35
谷昌坝水库对松华坝水库起前置库作用,可拦截入库泥沙的92.4%,入库总氮的39.2%和入库总磷的83.5%。以每年疏浚清淤10万方计,除清走当年新入库泥沙和部分沉积泥沙外,还可清除颗粒态氮126吨和颗粒态磷144吨,对保护松华坝水库水质起到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122.
官厅水库富营养化的水生生态特征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官厅水库进行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细胞数和生物量)、叶绿素α、水体初级生产力、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密度分布以及水质的理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某些指标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水平,西库的水质比东库明显恶化。官厅水库水质恶化主要受永定河水污染的影响。其次,大坝前网箱养鱼也是影响水质的因素之一。与1982年水质污染比较的结果表明,官厅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123.
长寿湖富营养化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2002年7月长寿湖发生严重富营养化时的监测,利用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产生富营养化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寿湖水体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况,在所有监测点,总磷,总氮浓度高,其中总氮超标严重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已经为劣V类水,长寿湖水体中主要的植物为稀脉浮萍和少量紫背浮萍,造成长寿湖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和养殖业污染。  相似文献   
124.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79-2003年调查了大伙房水库理化指标,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入库和库区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61mg·l-1和0.036mg·l-1;1.23mg·l-1和0.036mg·l-1,均超过国家地表入库Ⅲ和库区Ⅱ类水质标准。库区其他17项水化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库区Ⅱ类标准。大伙房水库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近Ⅱ级,属浮游植物响应型中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25.
This paper presents a triple-continuum conceptual model for simulating flow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in fractured rock.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unsaturated zone of Yucca Mountain, a repository site of high-level nuclear waste, show a large number of small-scale fractures. The effect of these small fractures has not been considered in previous modeling investigatio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continuum approach. A new triple-continuum model (consisting of matrix, small-fracture, and large-fracture continua) has been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se small fractures. This paper derives the model formulation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triple-continuum behavior of flow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using both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site-scale model of the unsaturated zone of Yucca Mountain indicate that these small fractures may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radionuclide transport within the mountain.  相似文献   
126.
Xue N  Xu X  Jin Z 《Chemosphere》2005,61(11):951-1606
For screening 31 potential or suspected endocrine-disrupting pesticides in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s, a multiresidu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 (GC/ECD) was develop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technology with Oasis® HLB cartridge was also applied in sample extraction. The relevant mean recoveries were 70–103% and 71–103% for water and sediment, respectivel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 are 2.0–7.0%, 4.0–8.0% for water and sediment, respectively. Thirty one pesticides (-HCH, β-HCH, γ-HCH, δ-HCH, hexachlorobenzene (HCB), aldrin, heptachlor, endosulfan I & II, p,p′-DDD, o,p′-DDT, p,p′-DDT, p,p′-DDE, endrin aldehyde, endosulfan sulphate, methoxychlor, hepachlor epoxide, -chlordane, γ-chlordane, dieldrin, endrin, dicofol, acetochlor, alachlor, metolachlor, chlorpyriphos, nitrofen, trifluralin, cypermethrin, fenvalerate, deltamethrin) in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Beijing Guanting reservoir were analyzed. Concentrations of pesticides ranged from 7.59 to 36.0 ng g−1 on a dry wt. basis for sediment samples, from 279.3 to 2740 ng l−1 for pore waters and from 48.8 to 890 ng l−1 for water samples, respectively, with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10.7 ng g−1 in sediment, 735 ng l−1 in pore water and 295 ng l−1 in water, respectively. The data obtained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levels and sources of endocrine-disrupting pesticides in Guanting reservoir. Thes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need to improv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xposure of the population and aquatic biota to these endocrine-disrupting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27.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遗址是由于黄河下游洪水快速掩埋而保存的汉代文化遗址,是研究黄河流域历史气候变化与古河道变迁的理想载体。近年来,石英的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成沉积物的定年。本文选取三杨庄文化遗址区的一个深度为10.40 m 的剖面,使用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剂量(SAR)法OSL 技术测量了该剖面的8个样品的年龄,建立了剖面年代标尺,并与前人测得的加速器质谱(AMS)14C年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三杨庄剖面年龄分布在约12.43 — 1.21 ka,沉积于整个全新世时期,剖面沉积速率波动幅度较大,在约3.91 — 3.15 ka(深度9.60 — 5.00 m)沉积速率很快,而3.91 ka 之前的早 — 中全新世时沉积速率较慢;(2)剖面深度8.60 — 5.00 m,14C年代相对OSL 年代出现严重高估,高估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由约2 ka 变化到约7 ka,推断三杨庄剖面14C年代的高估可能是由于碳库效应的影响;(3)三杨庄剖面细颗粒石英OSL 测年结果指示细颗粒石英在河流-洪积相沉积物测定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8.
分层型水库藻类垂向演替的水质与细菌种群调控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浮游藻类和细菌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源水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藻类的空间演替与水体细菌种群代谢和结构演变关系密切.因此,本文以李家河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库水质指标基础上,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和Biolog技术,研究水库藻类暴发期,浮游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垂向演替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在8月处于热分层期,水体pH、DO和NH~+_4-N随深度变化均逐渐降低(P0.001).藻密度和Chla呈现同步变化趋势(P0.001),表层最大分别为3 364.33×10~4 cells·L~(-1)和7.03μg·L~(-1).藻类群落结构在水深0 m和3 m处以微囊藻为主,而在水深6 m处,小环藻取代微囊藻成为最优藻属,相对丰度达57.28%.Biolog结果表明,微囊藻的暴发对细菌代谢活性及其相对丰度产生较大影响,但细菌种群代谢活性多样性变化不显著.高通量测序共发现1 420个OTUs,隶属于10个细菌门类,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不同水层均为最优门类,其相对丰度之和达50%以上;绿菌门(Chlorob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随着水深增加发生显著变化,均在6 m深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29%和6.78%,且与水层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与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热图(Heat map)指纹图谱表明,李家河水库的细菌群落结构垂向分布差异显著,且随着水深的增加,细菌群落分布更均匀并趋于多样性.冗余分析(RDA)表明,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的垂向分布受不同水质指标调控且差异显著.对水源水库藻类暴发期藻类与细菌群落的偶联机制进行探究,为水源藻华消涨的分子微生态驱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周石磊  张艺冉  黄廷林  李再兴  罗晓 《环境科学》2018,39(12):5451-5463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周村水库热分层形成过程中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向分布及光谱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400%~400%之间,表明其性质在不同深度上存在差异; E2/E3变化说明随着热分层的形成,富里酸所占DOM的比例也随之升高; E3/E4 3. 5以及SR 1表明DOM为生物源,以富里酸为主;荧光光谱中出现了类富里酸峰(C1、C3)、类蛋白峰(C2、C5)和类腐殖酸峰(C4、C6);类富里酸以及类蛋白是DOM的主要构成组分; DOM总荧光强度、各组分荧光强度随着热分层形成过程呈下降趋势,垂向间和采样点的分布差异明显;热分层形成过程中水库沉积物间隙水的高BIX、FI、β:α以及低HIX,表明沉积物间隙水DOM以生物活动的内源为主,具有低腐殖化,强自生源特征.  相似文献   
130.
王彤  文刚  黄廷林  司凡  王晨旭  路林超  林薇 《环境科学》2020,41(11):5027-5036
本研究以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沉积物中有机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有机物荧光特性的基础上,探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物为碳源时,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效能、细菌生长及碳去除性能.结果表明:①水源水库在热分层期,沉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100×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较高;同时相比于不同月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7月时沉积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所占的比例最低(44.62%),显示出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水源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物由陆地类腐殖质组分C1(250 nm,425 nm)、类色氨酸和氨基酸物质C2(230 nm/280 nm,322 nm)和传统微生物类腐殖质混合物C3(250 nm,340 nm)所组成,其中色氨酸和氨基酸类的物质(组分C2)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7月时显示出较大的总荧光强度;③好氧反硝化过程中,5月有机物显示出较好的作为电子供体的特征,而7月的有机物却表现出较好的作为能源物质的性能,同时使得好氧反硝化细菌WGX-9显示出较高的氮去除特性;④相比于天然有机物、藻类有机物和实际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有机物作为碳源时可以较好地促进菌株WGX-9的好氧反硝化脱氮效能.本文阐明了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沉积物中有机物特性及对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影响,将为微污染水体氮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