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27篇
综合类   968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41.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600,000 highway brid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structures differ from surface streets and highways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 turn, affect the risk of motor-vehicle crashes and the kinds of crashes that occu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motor-vehicle crash patterns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bridge crashes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 opportunities on four urban bridges in the 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 A crash typology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narratives and diagrams in police crash reports in addition to standard police classifications of crashes. The final dataset contained records of 1,381 police-reported crashes. The four bridges studied had higher crash rates than their respective approach roads. Four major crash types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90% of the bridge crashes. Primary collision factors are reviewed, and potential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2.
拉西瓦水电工程对区域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利水电工程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开展的时间较短,评价的技术方法尚不成熟。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工程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所在区域属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青藏高原。论文在阐述拉西瓦水电站区域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度量了其所在区域的植物生产力和生物量,并以工程的初步设计为依据,重点分析了工程可能对区域植物生产力和植物生物量、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一定管育措施后,拉西瓦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产生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943.
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4.
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生物可给态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沉积物孔隙水,对黄河包头段柱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Pb,Zn,Cd和Cr)生物可给态的分布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深度不同,重金属元素生物可给性不同;黄河包头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在以一定的速率迭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直接危害程度较小,潜在危害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945.
黄河健康生命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分析黄河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人类与黄河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同时黄河健康生命的保障程度决定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针对目前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面临的主要挑战,阐述了现阶段治黄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提出目前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首先在于保障黄河自身用水,需要通过全流域节水或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障黄河的输沙水量、自净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等。另外,减少入黄泥沙和合理布置河道工程也是保障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6.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几种多环芳烃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夏星辉  余晖  陈立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9):1226-1231
以典型的多泥沙河流黄河为例,采用微宇宙实验模拟研究水体中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苯并(g,h,i)的自然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物对体系中各种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用不支持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动力学降解模型对降解过程进行模拟,降解速率常数随颗粒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颗粒物含量分别为0、4和10g·L-1的水体,当的初始含量为3.8μg·L-1时,其降解速率常数K1分别为0.053、0.083和0.102d-1.水体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颗粒物的存在使水体多环芳烃主要存在于颗粒相;(2)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且微生物主要存在于颗粒相;(3)整个体系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水颗粒相界面.  相似文献   
947.
对黄河(兰州段)4个排污点的水样和6个断面各个介质(包括水体、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壬基酚(NP)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的污染调查结果表明,4个排污点水样中分别含有浓度不等的NP,NPnEO(n=1—11);6个断面采样点中,大分子的NPnEO(n>2)在各个介质中均未检出,水样中NP在0.24—2.10μg·l-1之间,NP1EO在0.060-0.35μg·l-1之间,NP2EO在0.039—0.26μg·l-1之间,说明NPnEO在黄河水体发生了有效降解,但是NPnEO小分子降解产物,特别是NP,持久性加强,在不同断面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也检测到了相应的NP,NP1lEO和NP2EO,其浓度均大于水体,而悬浮颗粒物对NP,NP1EO和NP2EO的富集大于沉积物对它们的富集.  相似文献   
948.
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采自黄河中下游地区12个站点1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讨论了多氯联苯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浓度范围为ND—5·98μg·kg~(-1),受污染程度较轻;②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同族体的组成特征非常相似,都以含3—5个氯原子的PCB同族体为主,占多氯联苯总量的94·68%以上,且在大多数样品中含量顺序为:四氯联苯>三氯联苯>五氯联苯;③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含量与TOC和沉积物的机械组成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黄河中下游复杂的水利条件和沉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49.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区域分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165-171,333-334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相似文献   
950.
黄河中下游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集了黄河中下游12个断面的河水、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在黄河水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小浪底-东明桥之间,干流水相PAEs浓度分布范围为3.99×10-3~45.45×10-3mg/L;支流浓度范围为15.80×10-3~49.53×10-3mg/L,远远高于干流的浓度.在所研究支流中,洛阳石化污水沉积相中的PAEs含量最高,达到331.70mg/kg;PAEs在干流各断面沉积相中的浓度变化范围为30.52~85.16mg/kg;沿程变化主要受支流的汇入和各处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干流焦巩桥至东明桥区间,悬浮颗粒相的PAEs总量水平沿程呈上升趋势,浓度由40.56mg/kg增至94.22mg/kg.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干流与支流水相中的DEHP,除孟津和焦巩大桥处未超标,其余各处均已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