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732篇
基础理论   28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吉林前郭水田土壤有机碳垂向分布规律和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洁  张雯辉  李昭阳  张楠  胡猛 《环境科学》2013,34(7):2788-2792
以吉林省前郭水田区为研究对象,空间尺度代替时间尺度方法,采用开发时间4~55 a共7个不同年限的土壤实测数据,研究1 m水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SOC)的垂向分布规律,探讨近20年来水田土壤碳源、汇,估算了前郭水田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并结合吉林西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SOC的差异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田SOC自上而下逐层递减,随着开发年限的增加总体呈增长趋势,表土层(0~30 cm)有机碳储量(1 820.79 t)占1 m深土壤总有机碳储量(3 885.05 t)的46.87%,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差异很大,从大到小依次为水田、旱田、盐碱地,水田开发是一个SOC积累的碳汇过程,有利于实现有机碳由表土层向底土层的转移.  相似文献   
992.
铜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若水中铜元素含量超过0.01mg/l,则可影响和制约水体自净能力的发挥,导致水体污染,并产生较大的毒性,致使水生生物难以生存与生长。本文结合废水中铜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情况,探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为铜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在建设校内外“环境监测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形成将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城市环境监测站和污水处理厂参观等相结合的新型“环境监测实习”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动手实践、参观和讲座等联合的新的教学方式,并建立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分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将实践、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为学生顺利走入相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贵州省2007~2012年找水工程中所钻1 023口机井的水质资料收集分析可知:有34口机井的氟含量超标(1.02~3.72 mg/L)。本文以这34口机井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涌水量、地下水类型等方面分析机井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对F-与其他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大致表现出F--Ca2+、F--SO42-、F--(总硬度-总碱度)、F--Ca2+/(K++Na+)彼此的正相关关系,与pH有关,而与其他离子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磷含量的分析是土壤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建立了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含量的新方法,与现有的《土壤全磷测定方法》(GB 9837-88)和土壤总磷快速检测仪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方法的检出限为5.0 mg/kg,对磷含量为475 mg/kg和292 mg/kg的标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其相对...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对高职《旅游学概论》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的分析,结合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未采区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准确性,在分析研究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借助模糊数学作为表达与处理不精确数据、模糊信息的手段,以神经网络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将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有机结合,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模糊信息难于定量表达、学习样本难于确定等问题,而且能够较准确地提取出煤层瓦斯含量与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实例运算验证,其预测精度较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4.84%~25.79%,应用于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效果更为理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实施科学的矿井瓦斯管理、预防各种瓦斯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选用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选育或推广应用的29个花生品种(系),采用全生育期内人工控水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控制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中度干旱胁迫(控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2个水分处理。收获后分析籽仁中铁、锌、锰、铝、镉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氮等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花生籽仁中铅、铬含量极低,未能检测出;品种间各微量和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铝平均含量最高,锰含量最低,铁和锌含量居中。干旱使花生籽仁中除铝之外的铁、锌、镉、锰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铁,其含量是浇水条件下的2.9倍,其次是镉,为浇水条件下的2.4倍,锌也达1.6倍;但干旱使籽仁中钙、镁含量降低,氮、磷、钾3元素的变化不大,两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两处理中除锌元素外其余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系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镁、锰和镉三元素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均在0.95以上,钙次之,磷最小。表明土壤干旱可提高花生籽仁中铁、锌、镉、锰微量元素含量,且微量矿质元素协同效应明显;土壤湿润降低花生籽仁中磷、钾元素与其他矿质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grandis x E.urophyll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含碳率变化幅度为37.96%~49.03%,枯落物含碳率为41.8%~49.6%之间,马尾松幼龄林林下植被含碳率最高,2年生桉树林枯落物含碳率最小。0~60 cm土层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45%~2.17%,0~20 cm土层含碳率表现为杉木〉马尾松〉桉树。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35.61、144.30、87.54 t.hm-2,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马尾松幼龄和近熟林碳储量分别高于杉木,杉木中龄林碳储量高于马尾松中龄林。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43.03%、34.44%、22.92%。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下植被碳储量表现为桉树(2.54 t.hm-2)〉杉木(1.91 t.hm-2)〉马尾松(0.89 t.hm-2)。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碳储量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64%、4.56%、1.95%。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74.13、86.48、62.95 t.hm-2,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储量最高,桉树最小,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的主体,马尾松0~20 cm土层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7.03%,杉木占51.67%,桉树为42.58%。乔木和土壤碳储量成为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的碳储存库。  相似文献   
1000.
苏慧敏  李叙勇  欧阳扬 《生态环境》2011,(10):1399-1402
本研究在北京门头沟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进行,降雨前后连续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探讨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的土壤降雨后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骤升随后逐渐衰减,第1场降雨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呼吸分别是干旱期的3.08、2.83、2.50倍,第2场降雨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呼吸分别是干旱期的1.08、1.63、1.68倍,降雨使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产生的激增效应仅持续1 d。第3场降雨量仅为0.40 mm,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