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68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晓凡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6):178-180,190
天津环境空气SO2的年均浓度始终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年均浓度超标主要因为采暖期SO2浓度过高所至,采暖期SO2平均浓度是非采暖期浓度的3倍左右;在2002--2005年的三个采暖期里,SO2污染逐年加重,导致了年均SO2浓度的逐年升高。天津SO2污染与采暖期增多的低烟囱排放、不利的气象条件有关,也与流动源的隐性排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有关。结合天津经济发展速度、每年煤耗增量、现有环境治理手段来做预测,空气SO2浓度要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仍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生态安全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观,要重视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人机工程学数据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分析了确定产品类型、选择百分位数、产品尺寸修正量,并最终设定产品功能尺寸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实例,深入分析了人机工程学数据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公共理论课教学工作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特点,指出了其成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为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含量,探讨了气液相平衡条件及色谱条件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甜蜜素的标准溶液在0.1-0.4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87.5%-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2.6%.  相似文献   
16.
刘全义  韩旭  孙中正  吕志豪 《安全》2019,40(4):42-46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航空运输安全问题,自主设计并搭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灾害演化及危险性分析实验平台。在敞开和密封环境体系下,对电加热触发荷电量(State of Charge,SOC)为0%、50%和100%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单体锂离子电池在敞开和密封体系中的热失控现象,并记录单体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间、温度峰值及相应的温度变化。数据结果显示,相比敞开体系,密封体系有效的延缓了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并降低了锂离子热失控时释放的能量,为锂离子电池的航空运输安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Ian Gough 《环境政策》2016,25(1):24-47
A framework is presented for thinking about state intervention in developed capitalist economies in two domains: social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within that, climate-change policy). Five drivers of welfare state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 the ‘five Is’ of Industrialisation: Interests, Institutions, Ideas/Ide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Research applying this framework to the postwar development of welfare states in the OECD is summarised, distinguishing two periods: up to 1980, and from 1980 to 2008. How far this framework can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rise and differential pattern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intervention across advanced capitalist states since 1970 is explored, before briefl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welfare states and environmental states, identifying common drivers in both domains and regime-specific drivers in each. The same framework is then applied to developments since 2008 and into the near future, sketching two potential configurations and speculating on the conditions for closer, more integrated ‘eco-welfare states’.  相似文献   
18.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to research on comparative, inter-, and trans-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policy will contribut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mits and prospects of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the overall evolution of contemporary states once environmental issues become central.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ate as an analytical perspective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politics is explained, and an empirically oriented concept of the environmental state is introduced, along with a tentative sketch of its evolu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research agenda on the environmental state is mapped out, centring around variation and convergence in environmental states across space and time; the political/economic dynamics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states; and inter-linkages amo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nstitution of political communities, and the functioning of the public power. In conclusion, the ways in which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volume address that research agenda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TLI指数法及其在巢湖营养状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2000—2008年的监测数据运用SPSS做统计分析,得出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和透明度的相关系数。通过得出的权重结果,分析出与26个湖泊的差异性,构建了改进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方法,并提出评价的4个步骤。以巢湖为例,运用该方法对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且对巢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做了年际和年内变化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营养物指标的相关关系在近30年有了较大变化,巢湖的富营养化现象已日益严重,已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转变为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三峡蓄水期间汉丰湖消落区营养状态时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三峡蓄水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营养状态的变化特征,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对水质进行连续观察,测定了水质物理参数、营养盐与叶绿素(Chl-a)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盐与Chl-a质量浓度的增加,在淹水后营养程度有升高现象,2014年2月与2013年10月相比,TN、TP、高锰酸盐指数与Chl-a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4.7、1.0、0.2、3.27倍,TN、TP质量浓度均超过藻类生长限值,随滞留时间延长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Chl-a单因子评价反映出水质由贫营养向富营养演变.TN/TP结果表明,TN、TP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制约着藻类的生长;2013年10~12月与2014年2月,藻类生长受TN限制;2014年1月,藻类生长受TP限制.Chl-a与p H、DO、NH+4-N、NO-3-N、TN、高锰酸盐指数及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D、水温呈显著负相关;蓄水期间,水质受到了同一污染源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主要受p H、DO、NO-3-N、TN的影响,同时Chl-a、TP、NH+4-N与好氧性有机物的污染不可忽视;在蓄水稳定初期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随蓄水滞留时间的延长,水质污染程度整体上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应加以控制;三峡蓄水期间,南河、东河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