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855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101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我国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及污染现状,分别从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三个阶段,阐述了我国脱硫煤生产、低硫污染燃烧技术及燃煤烟气脱硫的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我国控制燃煤硫污染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2.
针对胜利电厂皮带输煤系统粉尘浓度高、污染环境、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问题,用布袋式除尘器替代原有的静电除尘器,并对布袋除尘器辅助系统进行了多处改进和完善,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投运后粉尘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8.3mg/m^3降低至1.68mg/m^3,除尘效率达到了98%以上。  相似文献   
73.
目前,煤矿大多采用的是检查项和检查内容固定的安全检查表法,为提高煤矿危险源辨识效率和准确性,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角度,探讨了煤矿危险源辨识问题,并设计了以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危险源辨识系统,模拟煤矿现场实际情况;依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危险源管理的模式筛选出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动态生成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检查表。同时对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辨识程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采用应变软化的模型,使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FastLagrangianAnaly-sisofContinue)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过程;分析各种工况下不同参数对煤体塑性区、最大位移、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截割力与塑性区大小成正比,位移、剪应力、主应力随截割力增大而增大;截深与塑性区大小成反比;截割角度与塑性区面积关系密切,试验用煤体最佳截割角度为5°左右;截割速度增加,塑性区面积减小;通过分析截割动态过程,得到位移矢量图及剪应变等值线图,发现截割过程中煤体的破坏是拉、剪联合作用的结果,以剪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75.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素质低,是煤矿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从大幅度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工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从事煤矿工作;全方位开展煤矿职业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实行煤矿从业准入制;对现在岗的煤矿从业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实现煤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政府出台政策,强制煤矿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等4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煤矿安全预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矿井自然灾害的安全预评价涉及不确定因素众多.本文根据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预评价指标体系、置信度识别准则及评分准则,构造了矿井安全预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对矿井的各个安全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用上述方法对黄陵二号井自然灾害的评定结果与实际耦合较好,从而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7.
山砂是我国西北部矿区地表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如用其直接作为煤矿注浆防灭火的原料,不仅会造成输送管路的堵塞,还会引起输送管路的严重磨损。为此,首先研究了常见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等对砂粒的悬浮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只能延缓砂粒的沉降。进而从理论上分析了砂粒悬浮的条件,发现具有一定屈服应力的假塑性流体特性的液体才能悬浮砂粒;并且悬浮砂粒粒径越大,所需屈服应力也越大。基于理论分析,研制了具有该特性的浆液,山砂在该浆液中不仅具有良好的悬浮性能,浆液还具有输送阻力小的特性。管道输送试验表明,浆液稳定性和流动阻力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8.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主要为通风、抽放等物理方法,该类方法仍不能完全满足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安全要求。笔者提出一种治理煤矿瓦斯的新思路,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试图通过生物技术使瓦斯涌出量减少,防治煤矿瓦斯灾害。为此,对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机理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初步试验对甲烷氧化菌降解煤样瓦斯的效果进行了测定,从而对其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已有的对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应用甲烷氧化菌解决煤矿瓦斯危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中美煤矿安全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中国和美国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中国的煤矿安全却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笔者首先从两国历年来煤矿安全数据分析入手,认为:美国煤矿安全经历了严重恶化、小幅波动和安全稳定3个阶段;而中国的煤矿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大起大落和其后的小幅波动两个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进入安全稳定时期。然后从法规、监察、采矿权、安全投入、矿工及工会、教育及培训、科技进步等7个方面对两国的煤矿安全进行了比较。最后,借鉴美国进入第3阶段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善中国煤矿安全的相应对策建议,如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明晰采矿权、设立安全投入预算资金、改善矿工的弱势地位、加强教育与培训、依靠科技进步等。  相似文献   
80.
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能源供求现状,指出中国能源的两大特征:①煤炭消费为主;②人均消费低、能源利用率低。笔者强调,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增大,已成为能源输入国;提出逐步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替代,构建优质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的策略;着重从5个方面进行调整———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能源结构性矛盾、加强煤炭资源的清洁和优质开发利用、发展以利用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电力工业、提高核电的比例、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