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41篇
基础理论   2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十二五”期间,新疆面临控制新污染、解决老污染的双重压力,SO2总量控制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通过对新疆供热行业的现状分析,从经济、运行效果、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双碱法烟气脱硫在供热行业应用的分析,提出在新疆推行供热行业烟气脱硫的可行性措施,为新疆“十二五”期间SO2减排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2.
通过苯甲酰基修饰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吸附树脂ZH-02对水中腐殖酸和苯酚进行了单组分和双组分的静态吸附.结果表明,在腐殖酸为主要吸附质的二元组分溶液中,对苯酚的吸附量的影响可以利用IAST模型进行预测;而在不存在主要吸附质的二元溶液中,可以用单组分体系的平衡吸附量近似预算双组分竞争体系时各组分的平衡吸附量.  相似文献   
123.
为提高综掘巷道的掘进效率、改善支护工艺,设计一种用于综掘巷道迎头顶板支护的迈步式超前支护装备。通过对装备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其三维模型。为检验装备的支护效果,设计了支护特性实验方案,构建实验平台,基于实验平台进行了双组支撑状态下的支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顶板上离固支边越远处动态位移变形量越大,接触力波动也越大; 在双组支撑状态下,顶板变形量最大达到9 mm,接触力最大幅值达到5.84 kN,位置均为顶板纵向中线位置处,在被支护后,该位置最迟趋于稳定; 在双组支撑状态下,顶板变形及接触力经历2~3 s波动后都将趋于平稳; 超前支护装备对顶板的稳定性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能提高顶板的安全性,为后续产品研发及工业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研究双季稻收获后填闲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在其生长季节内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作物生产及合理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免耕直播黑麦草、紫云英和冬闲的双季稻田中CH4和N2O排放及其相关微生物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在冬季作物生长期,不同冬季作物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冬闲),CH4和N2O排放通量均表现为免耕直播黑麦草〉免耕直播紫云英〉冬闲;免耕直播黑麦草和紫云英处理稻田CH4排放量分别为2.28和1.07 g·m^-2,分别比对照增加241.92%和60.63%;N2O排放量分别为0.59和0.48 g·m^-2,分别比对照增加71.93%和40.06%;各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3×10^2 163.37×10^2 cfu·g^-1、11.05×10^3~245.68×10^3 cfu·g^-1、3.21×10^3~178.26×10^3 cfu·g^-1和10.47×10^5~198.88×10^5 cfu·g-1,免耕直播黑麦草和紫云英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其中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稻田土壤的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免耕直播紫云英处理,而免耕直播紫云英处理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则显著高于免耕直播黑麦草处理。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不同冬季作物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中CH4和N2O的排放,而这两种气体的排放量与稻田土壤产甲烷细菌、甲烷氧化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5.
FeMnNi-LDHs对水中As(Ⅲ)的吸附性能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稳定和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As(Ⅲ)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全球性问题.本研究以Fe、Mn和Ni这3种元素作为层板阳离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三金属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s,利用XRD、TEM、FT-IR和XP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去除能力与机制.结果表明,FeMnNi-LDHs具有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典型特征峰,峰型尖锐,结晶度高,TEM图像也显示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对As(Ⅲ)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45℃时最大吸附量为240.86 mg·g-1,明显高于其他层状双氢氧化物.在pH为2~9范围内,FeMnNi-LDHs对As(Ⅲ)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水中共存PO43-和CO32-离子对As(Ⅲ)存在竞争吸附,而NO3-、Cd2+和Pb2+影响较小.其去除吸附机制主要为氧化、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其中Mn在As(Ⅲ)的氧化过程中有重要贡献.制备出的FeMnNi-LDHs对水中As(Ⅲ)的吸附去除和毒性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6.
针对部分油田站场因伴生气量低造成的燃烧排放或无效放空的生产现状,研制了一种基于双U型管气液分离、气体过滤、阀前调压稳压和止回阀的组合式回收装置。对组合式回收装置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在17座站场现场应用,供气系统压力平稳,加热炉正常运行,实现了低气油比站场伴生气100%回收利用,有利于油田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27.
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碳库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明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和稻麦产量的影响,论文通过8 a的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4个秸秆还田模式处理:秸秆不还田(CK)、秸秆稻麦季均还田(RW)、仅麦秸稻季还田(W)、仅稻秸麦季还田(R)。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P<0.05);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之间的土壤总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差异均不显著(P>0.05),RW处理的活性有机碳、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R处理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P<0.05);RW与R处理的水稻产量均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显著大于W处理;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与水稻产量均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小麦产量均值关系不密切(P>0.05);上述结果表明,与稻麦两季还田模式相比,南方稻麦两熟制农田实施仅稻秆麦季还田模式,并不影响作物稳产性与土壤地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8.
为研究含水煤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电荷感应规律,探寻应用电荷感应法监测煤矿突水灾害可行性,利用自主研制的电荷传感器对含水煤体单轴压缩过程进行电荷信号监测,分析煤体压缩过程中应力及电荷信号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烘干煤体和含水煤体单轴加载过程中均有自由电荷产生,电荷信号呈脉冲状波动,通过分析含水煤体电荷信号变化规律同时统计煤体峰值强度前电荷脉冲数及脉冲宽度,从水通过削弱煤体强度进而影响电荷信号;Stern双电层中形成流动电荷,增强了煤体电荷信号;水的存在增加了煤体破裂面自由电荷存留时间三个方面总结了水对煤体电荷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9.
反萃取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酚类和芳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乙醚萃取,10%NaOH溶液和10%HCl溶液反萃取,4-氨基安替吡啉(4-AAP)双波长光度法同时测定污水中酚类和芳胺含量的分析方法。提高了测定灵敏度,有效地消作多种干扰物质的干扰,可测定0.003-6.0mg·L^-1的酚类和0.0008-0.5mg·L^-1的芳胺加标回收率,苯酚101% ̄108%,苯胺96% ̄107%。酚类测定与国标的相对误差≤6.5%,芳胺类测定结果与相应国标法的误  相似文献   
130.
水体中的As(Ⅲ)和Cd(Ⅱ)重金属离子具有潜在的毒性,且能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转移富集进入人体,进而威胁人体健康.选用富里酸(FA)作为铁锰镍层状双氢氧化物(FeMnNi-LDH)的修饰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能够同时吸附As(Ⅲ)和Cd(Ⅱ)阴阳离子的稳定层状复合材料(FA@FeMnNi-LDH),主要提升了其对Cd(Ⅱ)的吸附容量.利用XRD、TEM、FT-IR和XPS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对水体中As(Ⅲ)和Cd(Ⅱ)的吸附去除能力和机制.结果表明,经筛选出的具有结构稳定和最大FA负载率、且达到最优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有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典型特征峰.复合材料对As(Ⅲ)和Cd(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2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9.60 mg·g-1和156.50 mg·g-1.该复合材料在pH为2~7和4~7范围内,分别对As(Ⅲ)和Cd(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水中共存的常见阴离子对As(Ⅲ)的竞争吸附影响大小顺序为:PO43->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