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4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1074篇
安全科学   383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069篇
综合类   3759篇
基础理论   1230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90篇
评价与监测   324篇
社会与环境   758篇
灾害及防治   12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9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1.
Rethinking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Abstract: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CBC) i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i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ld b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then the interests of both could be served. It has been controversial because community development objectives are not necessarily consistent with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in a given case. I examined CBC from two angles. First, CBC can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paradigm shifts in ec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I identified three conceptual shifts—toward a systems view, toward the inclusion of humans in the ecosystem, and towar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ecosystem management—that are interrelated and pertain to an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s as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in which humans are an integral part. Second, I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CBC, as informed by a number of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that have been pursuing various aspects of coupled systems of humans and nature. These fields—common property,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ethics, politic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provide insights for CBC. They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servation science with a more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social-ecological interactions. The lessons from these fields i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cross-scale conservation, adaptive comanagement, the question of incentives and multiple stakeholders, the use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a cross-cultural conservation ethic.  相似文献   
912.
913.
914.
阐述了生态住宅和住区的产生背景,提出生态住宅和住区是按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有较完整的生态代谢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以一树形图表示建设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所倡导的5大主题,即健康(人的身心和环境健康)、自然和环境保护、生态良性循环、风水(所选居住地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地理和生态关系)、生态文明。认为营建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一类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的成分和技术组成的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915.
生态供应链与生态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供应链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运作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生态型设计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生态供应链的核心内容。生态型设计的实质是通过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来降低各节点企业的环境影响,借助于生态型设计可以把传统供应链代表的单程经济转化成生态供应链代表的循环经济。生态型设计由生态供应链的整体设计和组成元素的设计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营销、产品回收和反向物流。  相似文献   
916.
海平面上升对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50年来,海平面持续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日渐明显。综合分析了我国海平面上升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7.
菜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特征与种植年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研究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化,在广州白云区采集共计64个不同种植年限的菜园土壤样本。对土壤丰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粘粒和微网粒含量、土壤全磷、全钾的含量随菜园土的种植年限而增加;呼吸商则随年限升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亦有升高的趋势,而微生物碳氮比、土壤微生物商、微生物氮/全氮随年限降低;种植10a左右菜园土壤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WCD值最低,40a土壤最高,80a以上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所降低,表明种植80a后的老菜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有退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918.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与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拟建济晋高速公路工程对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面生态影响,提出了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进而分析了功能区调整对保护区的正面生态影响,并就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19.
陈能场  郑煜基 《生态环境》2004,13(4):532-534
生态住宅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莞"森林·湖"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为实例,探讨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规划,特别突出目前楼盘建设中缺少考虑的水环境生态综合技术、中水回用问题、开发进程中的水环境变化及其相应的生态策略,为生态住宅小区的水环境建设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920.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生态环境》2004,13(4):694-697
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洞庭湖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在维系长江江湖水系和水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国家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文章对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的必要性和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