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Biodegradation of the 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 (PCNs) 1,4-dichloronaphthalene (1,4-DCN), 2,7-dichloronaphthalene (2,7-DCN), and 1,2,3,4-tetrachloronaphthalene (1,2,3,4-TCN), by the white-rot fungus Phlebia lindtneri was investigated. 1,4-DCN was metabolized to form six metabolites by the fungus. It was estimated from GC–MS fragment patterns that the metabolites were four putative hydroxylated and two dihydrodihydroxylated compounds. One of the hydroxylated products was identified as 2,4-dichloro-1-naphthol by GC–MS analysis using an authentic standard. This intermediate indicated chlorine migration in a biological system of P. lindtneri. 2,7-DCN was metabolized to five hydroxylated metabolites and a dihydrodihydroxylated metabolite.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the degradation of DCNs and formation of their metabolic products was observed in incubation with the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inhibitor piperonyl butoxide. The formation of the dihydrodiol-like metabolites, chlorine migration and the experiment with P-450 inhibitor suggested that P. lindtneri provides hydroxyl metabolites via benzene oxide intermediates of DCNs by a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In addition, P. lindtneri degraded 1,2,3,4-TCN; two hydroxylated compounds and a dihydrodihydroxylated compound were formed.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的钙铝LDH作为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硝基苯和萘的吸附性能,结合有机钙铝LDH的结构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对有机改性前后钙铝LDH分别对硝基苯、萘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线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有机钙铝LDH层间距为3.25nm,有机质含量约为45%。提出了有机改性后的钙铝LDH对硝基苯和萘的吸附率增强,且萘的吸附效率高于硝基苯;有机钙铝LDH对非离子型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机理主要为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73.
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萘系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的进展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分析了萘系料中间体生产废水的水质特征,综述了国内曾经采用的处理工艺,重点介绍了大孔树会法在各种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治理和资源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工业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4.
萘系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综述了萘系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的治理方法,吸附法和化学氧化法等,同时也介绍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和综合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人工煤气管道内萘沉积量的预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昆明人工煤气输气干管为例,结合TGNET软件模拟输气干管的运行工况(选用BWRS状态方程,Colebrook-White流动方程)计算管内萘沉积量,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地温、输气温度及输送压力)分析萘沉积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萘沉积量预测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对误差仅为3.36%,方法可行;2)饱和萘含量随地温降低而降低,随管道输送压力降低而升高,随管道输送温度降低而降低,且管内外温差越大,萘沉积量越大;3)温度变化是造成人工煤气管道中萘沉积并堵塞管道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煤气进入城市管网前先对其作降温处理,冬季在弯管、调压器等易出现萘沉积的部位添加保温设施以维持管内温度。  相似文献   
76.
本文用0.3mBenton-34/OV-1短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萘在焚烧炉飞灰上的氯化反直产物,实验表明,飞灰表面性质对氯化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与飞灰的来源或表面性质有强烈关系,文中对有关分析方法和萘在焚烧炉飞灰上氯化反应的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黄杆菌ND3菌株的分离和降解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蔡宝立  张富国 《环境化学》1998,17(5):434-438
从工业污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萘的菌株黄杆菌ND3,该菌株还能降解水杨酸,对翔基苯甲和苯乙酸,对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具有抗性,含有一个大质粒。适合该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被确定。在最适培养条件下,ND3菌株对萘的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8.
菌株N-1对萘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够较好降解萘的菌株N1,它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sp.),其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8.0.采用HPLC研究了不同转速、氮源和微量元素浓度对N1降解萘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180rmin-1,氮源NH4NO3(1000mgL-1),微量元素0.1%时为最佳降解条件.最后对不同浓度萘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比较.图2参8  相似文献   
79.
当含萘卫生球被鉴定为有毒商品,国内外传媒界便把目光一齐投向卫生球主要消费地-家庭,大家都围绕"卫生球危害家庭"这一主题作文章.其实,档案馆是萘卫生球危害的重灾区,萘带给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健康损害同样严重;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之家庭更难清除,因此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援引国内外最新情报,以"家庭萘污染案"为参照模型,阐述了萘污染在档案馆的存在、危害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0.
芳香族化合物是用途广泛的化学制品,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其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具有很大的毒性,因此研究它们的微生物降解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具有氧化吲哚形成靛蓝的能力.靛蓝是一种染料,主要是化学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