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803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82篇
综合类   1502篇
基础理论   356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236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轨迹烟流模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了高斯烟流模式和烟团模式的优点,提出一个新的模型———轨迹烟流模式,既保留了烟流模式计算简单,计算结果连续的特点,又可以根据当时风场,确定不同的烟流轨迹,模拟烟团的弯曲、折回和重叠运动,分段进行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扩大了模式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对空气湿度与总悬浮颗粒物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平衡修正系数,提高了总悬浮颗粒物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53.
多环芳烃光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液相、固相和气相介质中的光降解过程及应用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QSPR)模型预测PAHs光降解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一段时期PAHs光降解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54.
河口区污染源总量分配由于计算的复杂性而受到较多的关注. 以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研究基于响应场的线性规划方法在污染源总量分配计算中的应用. 主要步骤:通过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在单位负荷下的响应场,建立污染源与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总量分配计算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方程,采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污染物环境容量;考虑污染源之间的公平性原则,进行污染源总量分配. 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设计条件,完成对CODMn,NH3-N,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总量分配计算. 在给定的设计水量、水质目标、排污口位置和分配原则等条件下,得到CODMn,NH3-N,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最大允许入海量分别为200.8×104,16.9×104,22.6×104和1.8×104 t.   相似文献   
955.
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进行季节动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0~20 cm层土壤全氮质量分数的顺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Kobresia-swamp meadow)>露梅灌丛草甸(Dasiphoru fruticosa shrubs)>人工燕麦草地(Avena sativa artficial grassland)>矮嵩草草甸(Kobresia humilis meadow)>矮嵩草退化草地(Kobresia humilis-degraded grassland).原生植被草甸类型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远高于退化草地.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每平方米的全氮含量最高,达到0.712 kg,金露梅草甸次之,两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他三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原生草甸矮嵩草草甸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406 kg,而退化的矮嵩草草地每平方米全氮平均含量为0.301 kg,可以推算,土地退化导致土壤全氮流失的量为0.105kg,即高寒草地退化导致25.86%氮流失.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随生长季均有所增加,最高值都出现在8月份,但各月份之间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性不显著(p>0.05).原生植被0~10 cm层土壤全氮含量高于10~2O cm层,人工草地与退化草地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6.
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典型城镇街尘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街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介质,其携带的污染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初步探讨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典型街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以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饮用水水源河流上游典型小城镇的街尘为研究对象,对工业区、交通干道、旧居区、新居区和商业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15个采样点进行街尘样品采集和粒径分级,测试街尘的密度、有机质含量以及16种U.S.EPA优控PAHs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粒径为<63、63~125、125~250和250~900μm街尘中总多环芳烃(∑PAH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61、5835、4660和2909μg·kg-1,粒径越小,PAHs含量越高,其生态风险越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街尘中PAHs的含量顺序依次为:工业区>交通干道>旧居区>新居区>商业区.街尘中PAHs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街尘粒径越小,有机质和PAHs的相关性越强.源解析结果表明,街尘中的PAHs多为燃烧源.  相似文献   
957.
今年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再次揭示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虽然规制措施不断严苛,但也存在诸多未曾虑及的方面,季节性总量控制就是其一。我国的季节性污染事件频发,也正表明我国亟需展开对污染物排放的季节性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冬两季水与大气环境条件区分明显,这也给实施季节性污染物控制提供了条件。而在浓度控制基础上对水和大气污染物质进行季节性总量控制就显示出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8.
环太湖主要河流氮素组成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 mg/L,鉴于太湖水体中ρ(TN)多年来居高难下,水质类别主要由ρ(TN)决定,因此按ρ(TN)年均值,将环湖20条河流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3类. DIN(溶解态无机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ρ(DIN)平均占ρ(TN)的72%以上. 其中,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和ρ(NO3--N)各占ρ(DIN)的约50%,轻度污染河流则以NO3--N为主,ρ(NO3--N)占ρ(DIN)的60%以上. 除个别河流外,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水体中非汛期(11月—翌年4月)ρ(TN)、ρ(NH3-N)和ρ(NO3--N)普遍高于汛期(5—10月),并且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显著. 这可能与非汛期的水温较低并且污水处理厂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氮素去除率低于汛期有关,此外,也说明点源污染占主要地位;轻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不显著,说明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相当. 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应重点针对点源污染开展治理;轻度污染河流应将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959.
太湖微囊藻毒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对水体危害严重,为了探究太湖中微囊藻毒素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对太湖34个采样点进行了为期1 a(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的监测与采样,分析了水体中ρ(MCs)(MCs为微囊藻毒素)〔包括ρ(TMC)(TMC为总藻毒素)、ρ(EMC)(EMC为胞外藻毒素)和ρ(IMC)(IMC为胞内藻毒素)〕,以及ρ(Chla)、蓝藻生物量、ρ(TN)、ρ(TP)、N/P〔ρ(TN)/ρ(TP)〕、pH、温度、透明度、电导率、ρ(DO)等水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讨论了ρ(MCs)与各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ρ(MCs)在太湖中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7—8月蓝藻爆发期,ρ(MCs)低于0.10 μg/L,之后逐渐升高,9月达到最高值(0.28 μg/L). 受地理位置和沉积环境等影响,太湖西北区MCs污染最严重,ρ(MCs)最大值为0.30 μg/L.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ρ(MCs)与ρ(Chla)、ρ(TN)、ρ(TP)、N/P显著相关,其中,ρ(MCs)与ρ(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ρ(IMC)和ρ(TMC)均与蓝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ρ(EMC)与蓝藻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ρ(IMC)和ρ(TMC)均与ρ(T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ρ(EMC)与ρ(TN)呈显著负相关(P<0.05);ρ(MCs)与ρ(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P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60.
三峡库区消落带草本植物碳氮磷释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altissima)、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viridis)和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为试验植物,在室内进行了为期60 d的淹水模拟试验,并对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淹水后TOC、TN和TP的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5种优势草本植物淹水后均可导致水中pH降低,TOC、TN和TP的Umax(最大单位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1.03~43.65、0.50~3.23和0.54~2.69 mg/g,Umax出现在淹水第15~20天,并且TOC、TN和TP的R(释放速率)差异显著;水体中微生物、水体温度和上覆水中ρ(TOC)、ρ(TN)、ρ(TP)对植物淹水后TOC、TN和TP的释放均有一定影响. 在对消落带植被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淹水试验植物的Umax,对蓄水后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TOC、TN、TP的释放量进行了估算,在蓄水后20 d内,消落带植被可向水体释放大量的TOC、TN和TP,蓄水初期可能会引起库区局部水域水质恶化,影响水库的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