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5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2446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69篇
环保管理   271篇
综合类   3811篇
基础理论   785篇
污染及防治   706篇
评价与监测   277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的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前处理和分析手段,简要概述了各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了目前已有的监测方法大都仅停留在对各单一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化学监测的阶段,指出了需要发展不仅能获得有效的化学监测信息,而且能直接反映多种混合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总生物有效性的新的监测方法,以推动我国海洋污染监测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wo sources of disturbance on the boreal forest –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conomic relations of industrial forestry. It describes a theoretical blueprint constructed of concepts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world-systems theory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of sociology) into a proposed integrated theory pivoting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he goal is to examine the key concepts of this theory –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adaptive capacity – as elements of the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provided by dissipative structure principles. The focus on social vulnerability provides th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role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s relevant to industrial forestry – the core/periphery relations of the world-system – as they influence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oreal forest SESs. These systems are posited as embedded peripheries, following world-system criteria, and as the focal scale of analysis within a larger hierarchically organized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goal is to suggest and stimulate ideas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nd exploration, motivated by the premise that any successful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orts depend on having s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n which to stand.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有机农业与循环经济的理论联系,论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提出了宝应应从有机食品基地、有机产业园、科学规划、市场化运作等方面来发展有机农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西湖、运西、东荡、中部四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继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4.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增长较快。云南省具有多方面优势,只要政府重视,加强宣传,在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加强有机食品管理,就一定能打开国际市场,进而取得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75.
入冬水生高等植物的衰亡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上海市郊河流水体中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菏,由于受水生高等植物生灭的影响,初春河流中的氮、磷和有机负菏明显高于上一年的初冬,河流中的水生高等植物能大量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但其植株残体在水中的腐解,又会重新释出营养元素,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冬季,随着水生高等植物的大量死亡这种污染更加明显,应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利用,尝试建立既能净化水质,又有创造经济效益的生态工程模式,使市郊受污水体得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6.
含氯有机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缺氧环境下对含氯有机化合物的非生物转化是自然界自我调控的过程之一 ,而广泛存在于这一环境中的铁硫化物矿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反应机理角度回顾了铁硫化物矿物作为有机氯污染物主体还原剂的研究现状 ,并对进一步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重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感光材料有机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光材料有机生产废水含有多种合成有机物,其BOD5/CODer比值为0.46~0.48,可生化性良好,经水解酸化处理后该废水的BOD5/CODcr的比值可提高至0.54~056,平均增加了17%左右。水解酸化-好氧串联工艺对该废水总的处理效果表明:在废水CODer进水浓度2000~2500mg/L范围内,CODer总去除率可达95%左右,BOD5总去除率可达97%左右;水解酸化后好氧生化系统的动力学半速度常数Ks=103mg/L,最大比降解速度K=5.0/日。  相似文献   
78.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与水源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黄浦江水中低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占多数,因此,强化混凝处理有机物效果有限.对于<1k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增加混凝剂投量可有效去除紫外吸光值(UV254),但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效果很差.尽管增加混凝剂投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但决定强化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pH,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为6~5.  相似文献   
79.
InterfacialefectsofsuspendedparticlesonbiodegradationofN(2,4dimethylphenyl)N’methylformamidinehydrochlorideanddibutylphth...  相似文献   
80.
典型北方高碱度微污染水体强化混凝的示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碱度、受有机物污染的典型北方水体为例,探索适宜的强化混凝技术.在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目标.研究了高碱度水体强化混凝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3条技术途径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其一在混凝前优化pH,促进絮凝剂水解形成中聚体,AlCl3在pH 6左右,FeCl3在pH 5左右时,有机物去除率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二是强化沉淀软化;其三是絮凝剂优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絮凝剂进行改性,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水质特征的高效絮凝剂,能较传统絮凝剂将有机物去除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