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61.
饮用水中DBP的臭氧氧化效能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燕  曲久辉 《环境化学》2004,23(3):278-282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 (DBP)为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代表物 ,对饮用水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物质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O3氧化DBP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3单独作用于DBP时 ,在反应进行 30min后就能去除 90 %以上 ;O3对DBP的氧化降解除了O3的直接氧化外 ,还有·OH的作用机制 ;HCO-3 和腐殖质都通过影响·OH的产生而影响DBP的O3氧化 ,水中的浑浊度由于对疏水性的DBP会产生吸附作用而对DBP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162.
李雨桐  余海  刘坤  柏宏成  汪军  朱正杰 《环境科学》2024,45(3):1830-1839
邻苯二甲酸酯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其去除机制备受关注.为探究邻苯二甲酸酯在紫色农田土壤中的去除机制、关键微生物及功能基因,以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目标污染物,分别设置含量为0、5、10和20 mg·kg-1的单一污染土壤,避光培养90 d,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探究其去除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DBP和DEHP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模型,半衰期介于17.0~38.2 d之间,5 mg·kg-1的DBP降解速率最快,依次快于10 mg·kg-1的DEHP、5 mg·kg-1的DBP、5 mg·kg-1的DEHP以及20 mg·kg-1的DBP和DEHP.第7 d和15 d的土壤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时间不断提升,且与DBP或DEHP半衰期呈反比.物种共现网络分析筛选出变形菌门的Pandoraea属为群落中的关键物种,可以用来指示DBP和DEHP污染程度.KEGG功能注释结果表明,Pandoraea在群落中负责酯键水解、苯甲酸降解、群体感应、ABC转运和双组分系统等功能,可以促进邻苯二甲酸酯上下游降解、细胞通讯和其它降解菌的生长繁殖,以此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由此可见,紫色土中,DBP和DEHP的去除效率取决于初始含量和自身性质,放线菌门的细菌在降解中扮演重要角色,Pandoraea在促进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和调节降解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中均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3.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好氧生物降解及生化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红树林底泥中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得到的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菌。对此菌株进行了16S rDNA分子生物学的鉴定,并研究了该菌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以及生物降解途径。实验得出该菌能够在邻苯二甲酸甲酯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生长。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能够在好氧条件下被快速降解,浓度为50 mg/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5d内可以完全被降解。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降解过程,主要的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一甲酯(MMP)和邻苯二甲酸(PA)。试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能够被红树林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而且分离得到的菌株Rhodococcus rubber1k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具有高效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4.
几种环境激素酞酸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学宁  吕岩  张天永 《环境化学》2006,25(5):567-571
在紫外光照射下,以TiO2为催化剂,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规律,不同结构特征的酞酸酯在降解过程中pH值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降解为表观一级反应.采用色质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上述物质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65.
将Fe3+负载在活性炭上制得载铁催化剂Fe/AC,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催化降解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探讨了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对水中DMP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对DMP矿化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载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降解效果的影响顺序是反应温度〉催化剂投加量〉H2O2投加量〉溶液pH值;在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投加量为4 g/L、H2O2投加量为20 mL/L和溶液pH值为3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质量浓度为10 mg/L的DMP降解率最高可达97.73%;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反应150 min,DMP矿化度可达62.73%;催化剂反复使用5次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DMP降解率仍可达到77%以上;反应过程中溶液Fe3+浓度的变化维持在1.07 mg/L左右,且可推测催化降解DMP主要是由非均相和均相催化氧化反应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6.
主要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天然水体中的生物降解过程和颗粒界面作用对生物降解的加速作用。根据均相和非均相水环境中DBP的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和理论推导,得出低浓度DBP的降解速率与颗粒物浓度可以近似用线性关系表示,并用效应因子表示颗粒物对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塑胶制品厂废气排放中,把增塑邻苯二甲酯经二氯甲烷吸收浓缩后,采用ODS柱C18分离,由此外检测器检定。当采气体积为40L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最低检出限可达0.05mg/m^3。  相似文献   
16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殖毒性,综述了不同环境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测试技术,并指出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69.
邻苯二甲酸酯在长江重庆段水体的概率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重庆段水体12个采样断面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监测结果及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参数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基础资料,采用安全阈值和概率曲线分布两种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相对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 乙基己基)酯(DEHP)的安全阈值分别为4 31079、2171、147、199,对水生生物无风险。以5%水生生物物种受影响作为可接受的效应水平终点(HC5),采用概率曲线分布进行分析,DBP、DEHP的浓度超过毒性值的风险概率分别为106×10-2、235×10-4,4种邻苯二甲酸酯风险大小依次为:DBP>DEHP>DEP>DMP,与安全阈值法结果一致。两种概率风险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0.
王龙  高旭  郭劲松  杜蓉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537-2541
研究了Mg/A1水滑石对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一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DMP、DEHP和DnOP分别在600、200和200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在283~308K范围,pH=6.36,3种邻苯二甲酸酯初始浓度均为50μg/L时,吸附过程△H为负值且绝对值为5~12kJ/mol,表明吸附为放热过程,以表面物理吸附为主,邻苯二甲酸酯在Mg/Al水滑石上的吸附是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氢键力等多种作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