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浮床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被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中。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的一些应用实例,最后结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2.
本文依据容量总量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相结合。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公平分配,水体自净容量合理利用等原则。以技术先进性、管理和经济可行性相统一为出发点,对水质功能区内水污染物允许负荷量,排污量允许排污量的分配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53.
在前置库中构建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处理太湖入湖河道污水,以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在驯化期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30 mg/kg,驯化期后每月投加1次(20 mg/kg),强化微生物的活性.监测期间(5-11月)库水进水ρ(TN)为0.54~1.59 mg/L,ρ(TP)为0.079~0.172 mg/L,ρ(CODMn)为5.41~13.40mg/L,前置库水力停留时间约为9 d,TN,T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42.2%和50.8%.固定化微生物区域微生物数量高于水生植物根际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数量达到109,水生植物根区微生物数量也高于示范区自然水体2~3个数量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明显,但其在前置库中的长效运行,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54.
介绍了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其特点.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将活性炭吸附技术、TiO2光催化技术与静电除尘技术结合的静电活性炭-TiO2光催化复合技术,这一组合技术可能成为今后空调系统空气净化系统重要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55.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ECs) in water has recently gained extensive attentions. In this study, bismuth oxychloride-based plasmon photocatalysts (Bi-Bi3O4Cl) exhibiting high performance we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reducing Bi3+ on the surface of Bi3O4Cl. Consequently, the photocatalysts were used to remove ECs from water. The effects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 and Bi metal plasmon resonance on the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s of Bi-Bi3O4Cl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s. The UV-vis diffuse reflec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revealed that the light absorption range of the photocatalyst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electron recombination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i metals. The optimal removal rates of ciprofloxacin and tetrabromobisphenol A by Bi-Bi3O4Cl were 93.8% and 96.4%; the respectiv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were 5.48 and 4.9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i3O4Cl. The mechanism study indicated that main reactants in the photocatalytic system were •O2 radicals and photogenerated holes, and the existence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Bi metals promoted electron transfer in photocatalyst. I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duces a novel, green,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 for the removal of ECs from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