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3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21篇
安全科学   241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217篇
综合类   1834篇
基础理论   764篇
环境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86篇
评价与监测   247篇
社会与环境   863篇
灾害及防治   2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从土地现实生产力分析和作物潜在生产力估算入手,借助IBM-PC计算机,通过土地资源生产力评价的 MFICA 模式和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的建立,初步框算了定西县1990年、2000年,2025年以及2050年之后的区域农业生产力及其土地资源承载力,进尔阐释了该县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及其土地-粮食-人口关系的可能发展趋势。为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2.
The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approaches towards ecological networks throughout Europe.It does not intend to present a complete picture,but to highlight comon developments withi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d show common principl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at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veloping a joint European intiative,Countries or regions that have not been included can be active in the same way ,but information was not accessible to be authors for different reasons.This overview shows the comparable trends in decline of landscapes and the diversity in approaches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planning.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issues are of utmost imprtance to generalise common principles and to understand the way neighbours and other European partners approach problems.  相似文献   
83.
黄河上游西线调水工程对调出区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量调出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调水工程对库区与坝址下游临近河段局地气候的影响,以及调水对引水坝址下游“干旱河谷”区的可能影响,并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对库区气候影响不大;对坝址下游临近地区的气温、降水等将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对干旱河谷区的局地气候虽有影响,但很微弱。  相似文献   
84.
Land-use change from an unmanaged to a managed forested landscape in northern forest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of the area annually affected by natural disturbances (wildfires and forest insect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arvesting as a new disturbanc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the disturbance regime-the frequency and type of disturbance-on landscape-level carbon (C) content and fluxes. The Carbon Budget Model of the Canadian Forest Sector was used to assess these impacts in six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s (100,000 ha each) with a range of disturbance regim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conditions in coastal British Columbia, the interior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the eastern boreal forest in Canada.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ecosystem C fluxes during a period of natural disturbances, a 50-year transition period during which harvesting replaced natural disturbances, followed by 150 years of harvesting. The initial landscape-level biomass C content under natural disturbance regimes in the six example landscapes was 22 to 75% of their potential maximum content which is often used as the reference or baseline case. After 200 years of forest management, the C stored in the landscape plus the C retained in forest products manufactured from harvested biomass was between 58 and 101% of the landscape C content prior to the onset of harvesting. Landscape-level ecosystem C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disturbance frequency, the age-dependence of the disturbance probabilities, and the disturbance-specific impacts on ecosystem C con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potential maximum C content of a landscape as the baseline always overestimates the actual C release due to land use change. A more meaningful procedure would be to assess the actual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level C content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the managed disturbance regime.  相似文献   
85.
通过1:25万杭州市幅厚覆盖区第四纪研究和填图实践,初步总结出“以气候旋回及基准面旋回等时性理论为基础,从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研究人手,以标准孔为基准点外延扩展,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剖面等时格架,制作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的研究方法,以及“从古岸线沉积物研究人手,充分运用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表示方法,结合考古及地方志,填绘出具岩石空间分布、海平面升降信息、古文化遗址、浅表含水层展布及河流与海岸线变迁”的非常规填图方法。提高了本区第四纪地层研究精度,使地质图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拓宽了区调工作的服务领域。并为沿海厚覆盖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另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6.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有效生态网络构建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生态节点的内涵解析,建立了“资源型战略点-结构型战略点-结构型薄弱点”的多层级生态节点识别体系,利用金坛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POI数据等,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最小阻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金坛区层级生态网络,并采用表征网络拓扑结构和节点效用性等指标,定量评价生态节点优化前后的生态网络性能,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多层级生态网络在节点效用、网络整体性能上显著优于一般网络,且在复杂生态水网区域具有较强适用性;(2)金坛区现状生态网络分布不均匀,生态节点布局亟待优化,经优化节点覆盖率提升了17.70%,节点分布均匀度降低45.45%,平均聚类系数提升了87.36%;(3)多层级生态节点体系具有实践应用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生态节点采取差别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8.
阐述了环境监测机构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环境监测站向企业化发展,可以采用成立国有控股公司的形式,把环境监测系统的国有资产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离出来,国家享有财务所有权,企业享有独立法人财产权、处置权,企业以获得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行公司化管理.  相似文献   
89.
矿物的相转变曾被认为是矿物包裹体爆裂法测温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矿物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相转变和内部气液包裹体爆裂二者不同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爆裂曲线上不同的反映出发,通过一些实验和实例对比,探讨了矿物相变对爆裂法测温实际效果的影响,和所谓石英“相变峰”在岩体对比等方面的实际意义,得出矿物相变对爆裂法测温不会产生有害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0.
黄河流域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19,自引:8,他引:119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23个气象站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尽管在1960~2000年期间,黄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但蒸发皿蒸发量却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20世纪80~90年代较60~70年代下降了136mm,下降幅度为7.5%;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春季,秋季和冬季不明显。对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局部区域与整个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中游呈持平并略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