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95篇
综合类   612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286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01.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德  王昉 《灾害学》2002,17(2):11-16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102.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0,自引:35,他引:150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3.
Possible climate change will modify snow-cover depth and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tourism and skiing districts. Our model describes seasonal snow-cover depth related to altitude in six Alpine climate regions as the best fit of all snow stations. Data cover 30 winter seasons (November to April values) from 1965 to 1995. We modified the data according to a scenario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2 °C warming, no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achieve a new simulated snow-cover depth. The indicators MARP (mean altitude of resident population) and MASPSL (mean altitude of starting point of ski lifts)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critical altitudes” of Austrian districts. A warming implies a reduction of snow in all districts, but the loss is overproportional in lower altitudes. The direction of economic impacts is clear – income losses and adaptation costs – but magnitude and time frames remain uncertain. Received: 24 February 1999 · Accepted: 15 May 1999  相似文献   
104.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congestion management (CM) approach by using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 switching (OTS) and demand response (DR) for a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thermal generators and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RESs). In this paper, wind and solar PV units are considered as the RESs. The stochastic behavior of wind and solar PV powers are modeled by using the appropriat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PDFs). The proposed CM methodology simultaneously optimizes the generation dispatch, demand response, and also the network topology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OTS identifies the branches that should be taken out of service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operating cost of the system while respecting the system security. Here, the total operating cost minimization/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and system losses minimization are considered as the objectives to be optimized. The proposed CM problem is solved using the multi-objective Jaya algorithm and it is used to determine a set of Pareto-optimal solutions. The Jaya algorithm is simple and it does not have any algorithmic-specific parameters to be tuned. This aspect reduces the designer’s effort in tuning the parameters to arrive at the optimum 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A fuzzy logic-based approach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best compromise solu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M approach is examined on modified IEEE 30 and practical Indian 75 bus test systems. The obt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they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05.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未来我国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从综合管理体系、立法保障、规划统筹、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开放型"区域资源策略探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资源安全的内涵出发,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省域资源条件及供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开放型”区域资源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7.
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调查与分析显示,红色旅游资源在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徐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高标准与高质量建设、区域合作、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旅游产品活化四大原则。在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举措上,建议采取坚持打造精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和整合徐州文化旅游资源、适时建设“军事文化大观园”三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08.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根据湖北省具体区域特征,通过构建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得出湖北省12个地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区域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偏低水平,其中武汉市是唯一具有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但优势地位不明显;其它城市可持续发展5个系统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状况,且城市特色不突出。  相似文献   
109.
在分析区域开发中的环境规划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区域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目标和程序,提出了编制区域环境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输变电项目环评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举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和管理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