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84篇
综合类   566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01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Despite their size, small farm ponds are important features in many landscapes. Yet hydrographical databases often fail to capture these ponds, and their impacts on watershed processes remain unclear. For a 230‐km2 portion of central Texas, United States (U.S.), we created a historical inventory of ponds and quantified the accuracy of automated detection methods under varying drought conditions. In addition, we documented pond dredging/enlargement events and identified sites that had been abandoned. We also analyzed sediment cores from downstream reservoirs to track changes in watershed sediment transport. Over 75 years, pond densities increased more than 350% — to among the highest documented in the U.S. — and the ability of automated methods to detect these ponds was highly dependent on drought severity (R2 = 0.96). Approximately 5% of ponds present in the 1950s were no longer present in 2012, while 33% were dredged between 1937 and 2012. Downstream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has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55% as ponds have increased in numb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mall pond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rapping efficiency have large‐scale impacts on sediment dynamics. Accurately accounting for these storage effects is vital to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efforts.  相似文献   
912.
大气卫星遥感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监测手段,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对环境应急保护及其预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取天水市2006—2013年各年12月每日OMI level-2数据产品,利用Aura卫星技术和Arc GIS等技术平台,对天水市大气中SO_2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天水市SO_2柱浓度及其总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但在2008年有小幅降低;在2008年以前,天水市SO_2浓度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自2009年后污染重心发生迁移并且出现了数个集中化的SO_2高值区;研究区SO_2垂直柱浓度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复合影响,其中能源消耗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一步讨论了遥感数据产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3.
在数字长江河道试验中充发分挥遥感技术的作用,应用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技术,对长江河床演变、江岸变迁、河道边界条件、护岸工程等进行数据采集,建立长江河道数据库。开展南通河段水深遥感探测试验,在水深遥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准同步的遥感光谱亮度值与相关水深实测数据的计算,建立该河段水深遥感模型,对河床水下地形进行反演。试验研究表明,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对含沙量较高的长江河口段水深进行探测有一定的效果,其探测深度可达5m。对近岸水深条件及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数据采集,在GIS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图谱方法对江岸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将岸线根据其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岸、强侵蚀岸、弱侵蚀岸、强淤积岸的弱淤积岸5个类型,根据其近岸水深条件划分为深水岸、中深水岸和浅水岸三大类型,建立长江岸线资源专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段河道演变特征、江岸稳定性及不同性质岸线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河道整治、防洪和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14.
江苏省水稻遥感估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水稻遥感估产研究工作,阐述了遥感估产全过程,根据江苏省境内水热条件、地貌、土壤条件、种植制度等,进行水稻遥感估产区划和样点布设,建立估产背景数据库。利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以及采用遥感植被指数单产模型,进而预测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15.
联合治理分区下PM_(2.5)关联关系时空变异特征识别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基于2000~2016年遥感反演的中国大陆334个地级市PM_(2.5)浓度数据,利用空间单元聚合策略与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技术,系统分析了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分区视角下的中国PM_(2.5)关联关系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地理位置、气象、地形和经济等因素可将中国大陆地区划分为10个大气污染联合治理区.②地理时空加权回归能够有效刻画PM_(2.5)与关联因素间的时空非平稳关系.同时,人口规模、第二产业生产总值、SO_2排放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被识别出对PM_(2.5)浓度的变化影响存在显著时空差异.③人口规模对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各年最大的地区均为京津冀蒙区域;川渝滇黔区域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对PM_(2.5)浓度影响程度变异度最大,在黑吉辽区域之外,SO_2排放量回归系数值均先随时间逐渐减小再增大最后又减小;各治理区中年平均温度对PM_(2.5)影响程度的时间变异程度较小;而年降水量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对PM_(2.5)影响程度在各区域中呈现不同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916.
为探讨内蒙古旱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产品数据MOD13A2和8 d合成的地表温度产品数据MOD11A2构建Ts-NDVI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基于内蒙古2000—2017年生长季每16 d的TVDI分析了近18年来内蒙古生长季旱情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初步探讨了旱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内蒙古生长季TVDI平均值为0.6,重旱和中旱所占面积最大,其中2007年、2010年为旱情最为严重的年份。内蒙古干旱空间分异明显,西南部以轻旱为主,中部地区以中旱为主,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等地旱情严重。(2)近18年内蒙古生长季干旱程度呈现轻微加重趋势,年际变化值θslope介于-0.07~0.7之间,阿鲁科尔沁旗东北部至霍林河一带旱情加重趋势最为严重,阿荣旗和扎兰屯等农业生产地区旱情有轻微加重趋势。(3)2017年内蒙古生长季以区域性和局域性干旱为主,6月和9月干旱最为严重,呼伦贝尔草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干旱发生频率高且程度重。(4)内蒙古干旱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TVDI值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和坡度呈负相关、与小于1300 m的高程呈正相关、与大于1300 m的高程呈负相关关系。内蒙古生长季TVDI与气温和降水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北部、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旱情与气温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P<0.01),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干旱情况与降水负相关关系较为显著(P<0.01),其中,气温对旱情的影响强于降水。  相似文献   
917.
蒸散发是整个水文循环中的关键环节,现有传统测量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点位精度,但空间代表性不足,无法满足大空间尺度的遥感估算。以半湿润区为主的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蒸散模型为核心手段,首次引入METRIC模型,探讨METRIC模型在江汉平原蒸散量估算中的适用性,并应用METRIC模型和SEBAL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蒸散量反演,同时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P-M模型参考蒸散量计算公式,计算了气象站点当日参考蒸散量并进行估算误差对比。结果表明:(1)4日中蒸散量较小的3日METRIC模型估算误差较SEBAL模型更小,平均估算误差降低约9%,仅蒸散量较大的1日SEBAL模型较METRIC模型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这表明蒸散量较小的时间段内,METRIC模型在江汉平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估算误差较SEBAL模型更小,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而蒸散量较大的时间段内,SEBAL模型能够提供较METRIC模型更高的估算精度,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根据季节交替使用两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区域遥感蒸散量的估算精度;(2)不同蒸散量时两模型出现估算精度差异的最大影响因素为冷热像元即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SEBAL模型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以水体作为湿边界,适合土壤蒸发量及植被散发量较小的干旱地区,而METRIC模型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以湿润、温度较低的植被覆盖区域作为湿边界,增加了对植被散发的权重考虑,避免了高植被覆盖区域水分胁迫带来的精度影响,并以DEM数据对区域高程、地形坡度加以修正,可降低高程差所带来的"冷却效应",这些改进使该模型在蒸散量较小的时间段内取得了更高的估算精度;但蒸散量较大时,水体蒸散在总蒸散量中的权重大幅增加,降低了植被散发等对最终估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此时SEBAL模型以温度较低水体作为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使水体蒸散发在总蒸散量估算中占据更大的权重,相较METRIC模型在蒸散量较大时能够提供更高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918.
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空间特征遥感解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了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发生特征.将环境卫星遥感数据耦合非点源(non-point Source,NPS)污染负荷估算模型,探索基于遥感像元尺度的非点源污染估算方法,目的是分析2010年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从而明确非点源污染的重点防治区和防治措施,为辽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2010年辽河流域总氮排放量为10.3万t,总磷排放量为0.68万t,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1万t,氨氮排放量为1.8万t;目前,对于辽河流域主要的非点源污染类型为农业面源;2010年辽河流域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表现为总氮67.4%,总磷76.4%,化学需氧量39.4%和氨氮21.9%;空间分布上辽河流域的南部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东北部.本研究结合遥感技术发展了以遥感像元为基本模拟单位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明确了2010年辽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为辽河流域污染治理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9.
近20 a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多时相、多波段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NDBI-SAVI指数提取1990-2010年中国35个省会及以上城市的建设用地信息,通过计算紧凑度和形状指数,研究城市扩张状况,并借助雷达图来分析城市扩张的方向。结果表明:从城市扩张速度来看,东部城市总体上扩张速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其中4个直辖市的扩张速度普遍高于其它城市;扩张速度相对较慢的城市多分布在华北和西北等重工业或河谷型城市。从空间形态变化上看,两时期35个城市的形状大都集中于正方形与矩形之间,只有少数城市形状为菱形、星形、H形或X形。综合来看,近20 a中35个城市形状指数的平均值增加,而标准差减小,城市形态趋于复杂;同时,城市紧凑度的平均值减小。有15个城市的紧凑度增加,20个城市的紧凑度减小。城区往往趋向于少数几个方向扩张,"摊大饼"式的扩张不多见。  相似文献   
920.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地面污染等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中,在环境检测工作中遥感技术有速度快、成本低、范围广、长期进行动态监测等优势。经过不断的发展遥感技术越来越新颖,有热红外遥感技术、微波遥感监测技术和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