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60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factors causing driver fatigue a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Next, a traffic crash database for 2003–2007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auses, circumstances and consequences of accidents caused by driver fatigue on Poland’s national road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used to build a model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road accidents and casualties, and the time of day. Finally, the level of relative accident risk at night-time versus daytime is defined. A map shows the risk of death and severe injury on the network of Poland’s national roads. The paper suggests to road authorities steps to reduce fatigue-related road accidents in Poland.  相似文献   
992.
Road mortality is a widely recognized but rarely quantified threat to the viability of amphibian populations. The global extent of the problem is substantial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animals killed on highways include life‐history traits and landscape features. Secondary effects include genetic isolation due to roads acting as barriers to migration. Long‐term effects of roads on population dynamics are often severe and mitigation methods include volunteer rescues and under‐road tunnels. Despite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hat reduce road kill in specific locations, especially under‐road tunnels and culverts, there is scant evidence that such measures will protect populations over the long term. There also seems little likelihood that funding will be forthcoming to ameliorate the problem at the scale necessary to prevent further population declines. Efectos de la Mortalidad en Carreteras y Medidas de Mitigación en Poblaciones de Anfibios Beebee  相似文献   
993.
公路隧道空气颗粒物净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窄极距双区电除尘公路隧道空气颗粒物净化系统,研究了粉尘浓度、粉尘粒度、工作电压及电场风速等主要因素对其净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行,颗粒物净化效率随粉尘浓度及电场风速增大而降低,随工作电压及粉尘粒径增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车辆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车辆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少、事故原因划分模糊等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思想,建立车辆交通事故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根据车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各事故原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计算车辆交通事故因素关联序,确定车辆交通事故各原因的重要程度。分析影响车辆交通事故的最优支配因素,并据此研究车辆交通事故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部队汽车驾驶员交通违法是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违法违纪成为制约车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广州市道路绿化模式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广州市各主要交通道路上选择7个有代表性的道路绿化模式,分别监测它们对NOx、CO和TSP等大气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分析其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绿化模式对大气污染整体净化效果与绿化模式的植物配置方式密切相关,苦植物种类多、乔-灌-草立体结构明显、绿化带宽,则对大气污染的净化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郑州1991~1996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常规GM(1,1)和新陈代谢GM(1,1)预测模型。经用四种不同方法对两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新陈代谢GM(1,1)模型优于常规GM(1,1)模型,其精度更高,不失为预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一种好方法。应用该模型,对郑州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未来10年进行预测,其结果符合郑州城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7.
广东省南海市主干道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溶胶采样点位于广东省南海市桂江路边缘及两侧 ,采集时间为 2 4 h,连续采集三天。使用仪器为国产大体积采样器。同时在公园内设点采样 ,以作背景研究。样品经超声波抽提和层析柱分离得到正构烷烃、芳烃 (AHs)和极性组分等三种有机组分。对 PAHs进行 GC MS分析 ,气溶胶中具有较高含量的芴、菲、蒽、荧蒽、芘、苯并 [a]蒽、、苯并 [b]荧蒽、苯并 [k]荧蒽、苯并 [a]芘、茚并 [1 ,2 ,3-cd]芘、二苯并 [a,h]蒽、苯并 [g,h,i]等。通过 TSP研究认为 ,主干道的机动车排放和扬尘是气溶胶的主要来源 ,气候改变也是 TSP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的化学组分,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进行了道路扬尘的源解析。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道路扬尘的主要化学组分为Si(18.285 0%(质量分数,下同))、Ca(5.772 2%)、Al(2.460 6%)、Fe(2.345 8%)、Mg(0.889 3%)、K(0.846 4%)、Na(0.785 6%)等地壳元素;源解析结果表明,道路扬尘的首要污染来源是建筑尘(贡献率为34.4%),其次是土壤风沙尘(贡献率为32.6%)、渣土尘(贡献率为20.8%)、机动车尾气尘(贡献率为0.8%)。土壤风沙尘、建筑尘和渣土尘是道路扬尘主要的供应者(贡献率合计超过80%)。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信号控制路段,采用非稳态κ-ε湍流模型、组分输运方程进行非定常三维街道峡谷数值模拟,研究了三维街道峡谷内动态交通流下机动车污染物CO的时空扩散过程,并对比了含信号、不含信号的定常模拟结果.结果表明,(1)受信号控制及峡谷内流场影响,峡谷内污染物浓度呈现显著的时空不均匀性;(2)各路段背风面浓度值要大于迎风面,且背风面和迎风面浓度峰值均位于峡谷中部的人行横道区;(3)信号周期内人行横道区污染物浓度始终远高于峡谷内其他区域.在距离背风面建筑1 m的人行横道处污染物浓度可达24.15 m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41.50%;(4)受信号控制影响,含信号控制街道峡谷污染物浓度高于不含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背风面污染物浓度是不含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3.5倍.  相似文献   
1000.
疲劳驾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分析了疲劳形成机理,对我国2006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进行了疲劳事故特点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